<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心靈驛站 >

        家風小故事:家風記憶

        家風,是勤儉,是正派,是俠義,是擔當,是仁義……家風的含義可謂萬千,無所不包,很難說具體是什么,但它表現出來的又是具體的,看得見的。今天,板報小編跟大家分享·:家風小故事:家風記憶。

        家風小故事:家風記憶由第一板報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73歲的關長岫是聊城三中退休教師。他的父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養育了5個孩子。但在那個物資貧乏的時代,父母靠勤勞供關長岫讀了大學,同時供其哥哥讀了中專。關長岫成為附近幾個村子第一個大學生。一家出了兩個文化人,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是父母對他講得最多的話。在關長岫的記憶中,父母一輩子沒和人發生過爭執,他們一直把鄰里和睦看得很重。

        母親樂善好施,可憐貧苦的人。一次晚飯后,年幼的關長岫在門口拿著一塊地瓜吃,隨吃隨把地瓜皮扔在地上。這時,一對母子路過,小男孩有八九歲的樣子,撿起地瓜皮便吃。關長岫的母親看到后,連忙勸阻,立即把母子倆領回家,給小男孩煮了幾塊地瓜。

        父親是耕種的把式,幾乎所有的農活都會做。因此,他家每年農田的收成都較好,在當地算是較為富足的人家。在口糧短缺的年代,父親的勤奮保障了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

        耳濡目染這樣的家風,關長岫善于學習、工作勤奮。1963年,在安徽師大畢業后,他來到莘縣教學。當時,教師比較缺少,關長岫便到處“打補丁”,缺什么老師,他都能頂上去,因此教過很多科目,語文、數學、音樂、美術……任勞任怨。

        大學里學的外語是俄語。后來,學校不開設俄語課了,他1970年開始自學英語。兩年后,他就開始教高中英語,教學成績突出。

        1977年,關長岫被調到聊城三中從事教學工作。因為教學成績突出,1981年起,他連著帶了7年高三畢業班的英語。1988年,他又以高級教師的身份,主動請纓,到初中教實驗班。這兩個實驗班的英語課程是全英語教學,教學難度很大。

        堅忍、刻苦、熱心,這是家風留給關長岫的印記。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家風小故事:家風記憶的全部內容,家風純,社風正。傳承良好家風,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同時,我們也可以各自分享自己的家風家教,感受一份向上的力量!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