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出動大批記者到民間開展一次對家風問題的隨機調查,很多普通人帶來的一些神回復,更讓人在忍俊不禁中開始重新審視和思考。基于對此話題的興趣,查字典板報小編也給大家收集整理了“中國人的家風”。家風、家教這一古老但并不落伍的話題,一起來看看!
中國人的家風由查字典語文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家風·你怎么看?
成都火鍋店顧客:我們家有一個傳統,這一碗飯,吃著只要剩一粒米,不行,這是不可以的。
某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工人:談戀愛的時候呢,很多人沒領結婚證就住一塊了,這種情況,我家里肯定是不允許的。
中石油管道局工人:父母從小教育我們,在外面對人要誠懇,做事要認真。
面攤老板:樸實一點,厚道一點,做人要實在一些,天上不會掉餡餅砸到我頭上的。
南京一旅客:我奶奶是精神病患者,有時候發病,還拽我媽頭發什么的。但是我媽對我奶奶從來都沒有放棄,F在我奶奶精神病好了。腦袋里對家認識很深刻的人,你才能走得遠,能走得遠才能干出大事兒,這是我媽對我的教導。
■家風·感觸和感想
守護好
“做有用之人”的家風
春節期間,央視就“家風是什么”,采訪了各地、各行業的眾多觀眾。“遼寧艦”艦載機著艦第一人———戴明盟在回答央視記者“家風是什么”時說:“父親一直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小時候并不太理解這句話。當我駕機在‘遼寧艦’著艦的時候,其實當時我并沒有緊張或興奮的感覺,倒是見到在場的人個個興高采烈,有的人還為我流了眼淚,我才突然想起了父親這句話,我覺得我是一個有用的人。”
聽起來,戴明盟家的家風既非豪言壯語,也沒有多少哲理可言,卻在樸實無華之中道出了人世間最底線的價值觀:做個有用的人。所謂“有用”,說白了,就是能為社會創造價值。這價值有可能像袁隆平培育出雜交稻那樣,用更多的糧食養活地球上數億人口,高山仰止;也有可能像送奶工那樣,為的是準時讓訂戶喝上鮮牛奶,平凡無奇。無論是“鷹擊長空”,還是“魚翔淺底”,究其價值本質來說是一樣的,那就是“有用”。
之所以對戴明盟的家風感觸尤深,是因為當下網上論壇盛行著各種各樣“看透式”勸世微言。不可否認,這些“勸世微言”的大量涌出,相當意義上是對傳統不切實的“假大空”人生觀、價值觀的顛覆,一些人也是借此平復社會轉型期帶來的焦慮、急躁的情緒。然而正所謂過猶不及。人們發現,相當多的“勸世微言”已經從“無爭”蛻變到“無為”,從“得過且過”演化為“四大皆空”甚至及時行樂。那些極具攻心力的勸世微言,往往總是對慵懶的“超凡脫俗”竭盡禮贊,而對那些埋頭創業、報效社會的舉動無情嘲笑。這一旦形成風氣,難免會讓原本堅守良好家風的家庭價值觀發生扭曲,特別是在微信等交友平臺早已浸透千家萬戶的當下。
好在人們注意到,面對鏡頭,盡管許多人口中的家風不一樣,但歸根結底,主題似乎還是“做一個有用的人”?梢姡瑢Υ蠖鄶等硕,有用才是人生的意義,“做有用的人”依然是當今家風的主旋律。不過,我們也不能不注意到,家風畢竟是家庭成員價值觀的反映,不會孤立于社會,總會受到外界風氣的影響,并非一成不變,“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道理。這就需要全社會花更大功夫、用更細致的努力守護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價值觀,守護家庭這個社會組織最小細胞的健康,讓“做一個有用的人”這類最樸實的家風即便面對再多所謂“超凡脫俗”的浸染也不褪色。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中國人的家風”的全部內容,讓我們也一起來說說自己的家規家訓,曬曬自己的家風家教,感受一份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