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一二.九:
一二九運動是在什么情況之下發生的。一方面,它是在共產黨被認為絕對無權、絕對不合法的國民黨統治一區,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剿共”戰爭時期,在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雙管齊下的情況之下發生的。在過去的所謂“剿共”戰爭中,共產黨和紅軍處境的艱難是無須多說的。后來紅軍長征了,一走走了二萬五千里,人家在后面也“歡送”了二萬五千里,并且在前面還有“歡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禮”的,這禮物名曰炸彈。盡管“歡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歡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紅軍仍然到了陜北。但敵人還是用子彈作禮物,前后迎送。這就是說,紅軍到了陜北,還是處在被“圍剿”的環境中。這就是軍事“圍剿”的情形。文化“圍剿”怎么樣呢?敵人的“碉堡”是建筑在學校里、書報雜志上以及社會文教團體里,也大有“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之勢。關于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看魯迅先生的雜感,就可以知道。他的抨擊時弊的戰斗的雜文,就是反對文化“圍剿”,反對壓迫青年思想的。另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已占領了東北,醞釀著“華北特殊化”,并積極準備滅亡全中國。因此,四萬萬五千萬人民,大家都要干,要打日本帝國主義?墒,有一些人偏偏不贊成。不過,他們也是要打的,打的是誰呢?是共產黨,是青年學生,是文化界的進步人士。全國老百姓對他們說:你們打的方向弄錯了,我們堅決反對。這就是一二九運動所處環境的另一方面。一二九運動以后,事情就逐漸好辦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民黨政府只打共產黨不打日本帝國主義的辦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棄“剿共”政策而走準備抗戰的路,這就開了國民黨的三中全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在事實上宣告成立。對于這些,一二九運動的功勞都是很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