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就是這一縷陽光、這一滴水、這一粒糧食、這顆最小的螺絲釘,雖然他的一生短暫,但他的精神長存,雖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偉岸。一個美國商人如此說道:雷鋒精神是人類應該有的,應把雷鋒精神弘揚到全世界。
要學習雷鋒對待事業的態度,學習雷鋒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學習雷鋒關心人、愛護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優秀品質。一個日本企業家這樣感嘆:“雷鋒僅20多歲就做了那么多好事,成為偉大的英雄,對人類是有貢獻的。學雷鋒無國界之分,把雷鋒精神引進我們公司,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會改變員工的精神面貌,產生巨大的效果。”西方人和我們一樣,給予雷鋒最高的表彰:“雷鋒精神與上帝共存。”雖然,在我們身邊很多人漸漸遺失某些品德,但社會上仍有“活雷鋒”。
10多年來,他以“雷鋒傳人”為榮,助人為樂,不圖回報。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況下,累計為“希望工程”捐款10余萬元,先后資助180多名特困生,為這些窮孩子送去希望。20多年來,他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累計無償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搶救一個病人需要800毫升計算,至少可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30多年來,他先后擔任礦山汽車駕駛員、團支部書記、宣傳部干事、統計員、擴建辦英文翻譯、采場公路員等工作,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把工作當事業,把職責當使命,像雷鋒那樣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他就是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他很平凡,但他的事跡卻處處透著偉大;他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白芳禮。這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動為三百個學生捐出了他畢生的積蓄。網友在紀念白芳禮老人的專題網頁上如此評論:“‘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35萬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但在有些人看來,白芳禮老人太傻也太過了。在當今中國的大城市,一個有穩定退休金的老人,不在家安享晚年也就罷了,看誰可憐幫上一把也就罷了,何必要過撿別人鞋子穿的生活,反過來卻把自己蹬三輪掙來的苦力錢,全部捐出去呢?可白芳禮老人從來不管別人怎么想,怎么說,他就要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蛟S正是他極端清貧樸素的生活,與他捐出的35萬善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才使人們麻木的神經受到觸動;或許正是他老邁的九旬之軀,與三百學子燦爛的笑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才使人們漠然的心湖蕩起了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