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賽龍舟源于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做香包,源于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尸體不發臭。
這些是老夫小時侯聽老人們傳下來的,今我老了,有責任再傳下去讓后人們也知道。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