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愛綠護綠手抄報資料:我國正式規定的植樹節是在近代。1915年,當時政府頒令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植樹造林,1928年4月,民國政府把孫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極為重視植樹造林,將綠化中華列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毛澤東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新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1979年2月經五屆全國人大通過,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一方面,是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驚蟄之后,春分之前,氣溫明顯回升,樹木根系開始活動旺盛,這時植樹容易成活,農諺云:伏天栽樹株株死,春來栽樹棵棵生。所以,這時候植樹,就全國而言,最為適宜。1989年《睢縣志·新城》:“1982年睢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袁家山(袁可立別業)進行了修葺,辟設了圖書館,植樹栽花,美化周圍環境,風景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