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會和家人一起去回老家,因為在老家鄉下的時候,春節習俗是非常有趣的,而且在農村的時候,這些規矩是非常多的,因為在農村分小年和大年之分,這個分的不一樣,導致了一些習俗都是不一樣的,很多有趣的習俗在鄉下都是非常令人幸福的,每年這個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去,都會看到農村到處都是煙囪冒出來的煙,香噴噴的饅頭,味道飄香萬里,還有家家戶戶院子里面都是好吃的香腸,還有雞鴨魚肉等等下面一起來看一下我的手抄報內容吧: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小年和大年之分。春節的習俗是非常多的:掃塵、守歲、拜年、貼春聯、爆竹、發壓歲錢,都是春節盛行的習俗。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以上就是所有關于春節的手抄報內容,關于花邊的話,我們應該懂得,這些習俗大家都可以看到,比如說吃雞鴨魚肉香腸,還有發壓歲錢,還有放煙花,貼春聯,拜年,守歲,少城等等,都是非常經典的一些習俗,那么我們可以將這些習俗化在我們的花邊上比如說畫一個雪人畫一個春聯兒,畫一個燈籠,換一個煙花等等,都是非常不錯的一個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