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浪潮之巔》,了解了硅谷很多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公司的沉浮,對吳軍的書就非常感興趣,看到吳軍的另一本書《數學之美》,激起了很深的興趣,所以很快把書看完了,普及了很多基礎的知識的同時也啟發了很多想法,感覺很爽。
我自己在交大學的是工科(雖然沒怎么上過課),小學、初中、高中都是一路參加數學競賽,名次都還不錯,也因此沒有參加中考、高考,一路保送,自己對數學有很深的感情,同時女朋友大學也是數學系,有點后悔的大學選了個并不感興趣的專業(交大當時允許我隨便選專業,我沒有跟父母商量自己選了船舶制造)。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找到了很多高中在看競賽書的感覺,里面提到的很多概率論(不等式)、圖論、數論的知識是高中數學聯賽復試的重點,高中的時候已經研究的很深了,不過大學荒廢了之后也忘得差不多了,書中提到的很多定理還很有親切感
書名叫做《數學之美》,顯得有些太大,畢竟更多的是吳軍在google做搜索相關工作用到的數學模型的介紹與,提到的數學部分大多集中在概率論、圖論、數論領域,所以書名太大了,可能hax說得對,也許是出版社為了賣書取得名字
不得不說吳軍是一個大家,文字中能夠透露出大家的氣勢,書中不斷的穿插著各種歷史上的大科學家以及科技領域的大家的小故事甚至八卦,從文字中非常能夠感受到吳軍是一個和他們一個層次的人(即使他自己會自謙說是一個二流的工程師之類)
書中具體的模型就不介紹了,說幾點我學到的知識(僅僅皮毛),能列出來的都是看完還有點印象的:
1.在互聯網的世界中,信息是如何量化的,信息熵是怎么回事?有啥用?
2.搜索領域中,語言是如何統計的,尤其是如何通過概率模型進行分詞
3.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網絡爬蟲是怎么回事兒
4.PageRank是怎么回事?為了解決什么問題?
5.密碼與解密領域的數學模型,尤其提到的二戰時候的各種解密的趣事兒,提到的電視劇《暗算》打算抽空看下
6.拼音輸入法的數學模型
7.、文本自動分類的模型
……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1.數學模型巨大作用,推動著新技術的發展
2.攻城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轉化為生產力,非常牛叉
3.書中提到了很多數學模型都是在不斷的進化、改良、升級,也就是說有人不斷的在做優化,會有不斷更好的模型、更新的技術出現,跟得上技術的發展可能也是比較重要的,否則很多人一直在做某一點上的持續優化就沒有意義了。
但同時技術很大的作用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書中提到的各個數學模型、各種方法都是為了解決人們的需求或者業務的需求,畢竟公司不是科學研究所,所以追求通過技術直接解決用戶需求或者做成易用的工具給業務人員、運營人員來間接解決用戶需求是挺重要的,可能不是技術人員覺得做到80分就可以了,而是用戶、使用工具的人覺得做到80分是一個重要的衡量
提到“工具”,想到趙趙說過的一句話:“不好用就等于沒有”,可能就是這個點,同時運用工具的人必須好好的運用,如果用不好甚至不用就太對不起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