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頭在報紙上指的是報紙的名稱,如“人民日報”、“工人日報”、“解放軍報”等。它所包含的內容除了報紙名稱(報眼)外還有出版日期、出版單位、地址、刊號等。它的位置大部分都設在報紙第一版的左上角上,是閱讀報紙的第一視點區域。而黑板報的報頭除了保留部分報紙報頭的特征外,還把符合宣傳內容的有關畫面添加組合了進去,并以畫面為黑板報報頭的主要表現形式,從而形成了黑板報報頭特有的特征。因此,現在的黑板報報頭基本上都是以畫面為主,很少有黑板報的名稱和相關的內容。所以,準確地說來,現在的黑板報報頭應該稱其為“黑板報刊頭畫”。
報頭在黑板報中是視覺關注的首要部分,它在黑板報中占據著顯著的視覺位置和一定的版面比例(畫面約占總版面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左右),并且,構成的畫面是由色彩豐富的彩色粉筆繪制而成,用藝術的手法把黑板報的宣傳主題及內容形象化和視覺直觀化,使黑板報的報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因此,它是吸引讀者最先注意觀看的部分。為此,報頭的每一個創意設計和精心制作,都會使讀者在報頭的畫面上獲得一定的信息和藝術上的享受,并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以期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1、報頭與主題的關系
黑板報每一次刊出,其宣傳主題都是不一樣的,因此,黑板報的報頭畫面也要隨著宣傳主題和內容進行新的構思創作和繪制。那么,我們設計的報頭畫面就要符合宣傳主題的題意,并通過報頭的畫面來形象地反映所要宣傳的主題思想,用藝術的語言和形式表達宣傳事物的性質。由此看來,報頭與主題的關系是突出主題、烘托中心、增強效果的,是為宣傳主題服務的。
正因為黑板報的報頭與宣傳主題息息相關,所以,報頭的畫面形象構成與組合就要圍繞主題進行設計,就要像宣傳畫那樣具有宣傳性,以特定的命題(宣傳主題)運用概括、精煉、夸張、象征、寓意的手法來表現主題。例如我們要出版一期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黑板報,那么報頭的畫面就可以用紅綠燈、汽車、方向盤、酒瓶、司機駕駛員、交通警察等相關的物象來組成。用這些物象構成的報頭,畫面切入主題,說明問題,表達意圖清晰。使人一看便知宣傳的主題是什么。除此以外,報頭畫面的行業特點與宣傳主題也是緊密相連的。我們還是以“安全”為宣傳主題的黑板報來設計報頭,如果行業是石油化工行業的,報頭的形象特點是以防火和石油化工相關的物象構成;如果是建筑行業,報頭畫面構成可由建筑物、塔吊、建筑工人、安全帽等來組合。如果是鋼鐵行業,報頭畫面就要以煉鋼工人、鋼爐、鋼花、安全防護品等物象構成。由此說來,報頭與主題與本單位的行業特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不能分割的。否則,黑板報的報頭畫面就會讓讀者費解和誤讀,給出版的黑板報造成缺憾和不可彌補的失敗。
2、報頭的構成
黑板報的報頭是由主體形象、文字和構成報頭外形的各種裝飾圖形組成。
主體形象指的是構成報頭的主要部分。其形式可分為具象與抽象兩大類。具象,一是指自然形態中的人物、動物、植物、山川、江河等;二是指人為形態的建筑、工具、設備、用具及各種人為制造的物品等。由此可見,大至宏觀世界小至微觀領域,其物體反映都是具象的。而抽象則是指不代表任何物象的幾何形。抽象的幾何造型是運用點、線、面組成,并運用構圖、色彩的不同處理手法,取得豐富多變的幾何造型和組織結構。
報頭文字是由“報”的名稱、出版單位、出版日期、出版期數組成。字體運用基本上是以美術字為主。
報頭整個外形的構成格式有三種類型:一類是單幅型報頭;另一類是多幅組合型報頭;最后一類是物象輪廓型報頭。
單幅型的報頭:其外形以有規則的幾何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等形式構成。
多幅組合型報頭:將多副獨立的畫面通過并列、疊加、穿插組合而成。
物象輪廓型報頭:以畫面物象為單一主體構成,特點是:(1)沒有主體畫面背景和外形;(2)以畫面主體形象輪廓作為報頭外形。
3、報頭的構圖
(1)構圖法則
報頭的構圖藝術是以對稱均衡、比例勻稱、多樣統一等形式美為基本法則的。
所謂對稱是指以一條線為中軸,上下、左右、前后雙方形體上的均衡。如植物葉脈的對稱;人體外部器官的左右對稱;物體在水面上倒影的上下對稱;以及人類制造的工具、器械等在結構上的對稱等等。這些物體所呈現的對稱形式,在人們的習慣意識和感覺中會產生平衡與穩定,同時也會使人感受到它(他)們在形態上的自然美。如果在報頭畫面中,物象的布局在上下、左右、前后雙方等量不等形,就會使人感到其分量是平衡的,這便是均衡。當然,在報頭畫面中物象形體、色彩所給人們造成的不同輕重感,則要靠調整物象間設想的支點與畫面中設想的中軸線相吻合來實現,這樣才能使畫面形成平衡和穩定的空間關系。
在報頭的畫面中,物體形象及構圖形式的比例關系是否和諧,對藝術造型所表現的美將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對人物的描繪,形體、四肢、五官的位置必須合乎人們所熟悉的比例關系,否則就會喪失形似,不能產生美感和真實感。物體的各部分比例恰當,為勻稱。中國畫就很講究事物各部分比例的勻稱。畫人物,有“立七、坐五、蹲三”之說,這是用人的頭部作為一個計量單位來定出的人體三種基本姿勢的身高比例關系;畫山水,有“丈山、尺樹、寸馬、分人”之說。這就說明對各種景物之間的比例關系,要作出合理的安排,才能使畫面的景物給人以比例勻稱之美。
要使報頭整個畫面的構圖比例關系符合美的原則,還可采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的黃金分割來對報頭進行構圖,即將一個整體分為兩個部分,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等于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的和與較大部分之比。用公式表示為:設A>B,則A:B=(A+B):A,得結果為1:1.618(約相當于5:8)。
報頭的構圖體現出的多樣統一,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則。多樣統一,一般表現為兩種基本形態:即對比與調和。對比指的是各種不同質的因素之間的對立統一。如對比色的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黑與白在繪畫中的實際運用,也會從對比中求得統一。有的畫家用白紙來畫白雞,由于巧妙地運用黑白對比,就會使人的視覺感官產生一種錯覺,仿佛白雞的顏色比白紙還白。此外動與靜的對比,大與小的對比等等,這些把兩個對立的因素放在一起的對比形式,都會收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至于調和,則是指多種非對立因素互相聯系的統一,形成不太顯著的變化。如在色彩中,從黃到藍就是由黃到黃綠色,由黃綠色到綠色,再從綠色到綠藍色,最后由綠藍色到藍色 ,這些過渡狀態的各種混合色都是屬于同一色相的同類色,彼此之間并不產生強烈的對比關系,而是出現一種漸變的調和。大詩人杜甫有一句“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的詩句,就道出了桃花色彩的調和美。因此,無論對比還是調和,都要有變化,在變化中得到多樣統一的美。在報頭的設計中,多種組合因素的構圖形式,只有多樣變化,沒有整齊統一,就會使報頭畫面顯得紛繁散亂,只有整齊統一,沒有多樣變化,報頭畫面就會顯得呆板單調,只有各獨立的差異面在特定的組合關系中顯出一種內在的聯系,并構成統一整體,才能給人以美感和愉悅。
上述的這些構圖藝術法則并不是固守不變的,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這些法則也會不斷更新和變化。對此,我們在黑板報的其它各種造型藝術中(插圖、花邊、圖案等)也要靈活運用這些規律,不斷創新,使形式美達到新的創造和現代審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