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這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去。外婆住在農村,現在正值農忙季節,金黃色的麥子一望無際。農民伯伯正在揮動手中的鐮刀收割麥子,他們頭頂烈日、面朝黃土,臉上的汗直流,他們也顧不上擦汗。他們把收下的麥子用繩子捆起來再用扁擔挑到麥場上,沉重的麥子把他們的腰都壓彎了。走路時,扁擔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麥子到了麥場上,還要用脫粒機把麥粒脫下來,然后再曬干才能進入糧倉。
看到農民伯伯收糧食的過程,我不由得想起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學們,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我們可要愛惜糧食。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愛惜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