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巖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
在震中區,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來不及跑時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緊挨墻根下和堅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閉目,用鼻子呼吸,保護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人的灰塵。正在用火時,應隨手關掉煤氣開關或電開關,然后迅速躲避。
在樓房 應迅速遠離外墻及其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廁所、樓梯間等開間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也不能使用電梯。
在戶外 要避開高大建筑物,要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在過橋時應緊緊抓住橋欄桿,待主震發生后即向橋頭移動,正在行駛的車輛應緊急剎車。
在工作間 應迅速關掉電源閘、門開關、然后就近選擇機器、設備、辦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島”內避震,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在公共場所 如車站、劇院、教室、商店、候車室、地鐵等場所的人員、切忌亂逃,要保持冷靜,就地擇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在有毒氣的化工廠區域內要朝污染源的上風處跑,以免中毒。
自救與互救
自救:它要求被埋壓人
(1)有堅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懼心理,相信能脫離險地。
(2)不能脫險時,應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消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快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用石塊或鐵具等敲擊物體來外界聯系,保存體力,延長生命。
(4)想方設法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若無力自救脫險時,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主意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聲;
(2)要根據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以防止意外傷亡;
(3)先搶救建筑物邊沿瓦礫中的幸存者,及時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幸存者,以擴大互救隊伍;
(4)外援搶救隊伍應當首先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是醫院、學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5)救援需講究方法。首先應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對于埋壓廢虛中時間較長的幸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然后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幸存者的眼睛;
(7)對于頸椎和腰椎受傷的人,施救時切忌生拉硬抬;
(8)對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盡可能在現場進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醫院和醫療點。
地震到來前的準備:
1) 在家儲備一些飲用水和罐頭食品,使你能多維持一些天。為達飲用和煮食之目的,建議每人每天以一加侖(合4.546升)的水計。因為斷電電冰箱內的食品很快變質,所以,很需要預備罐頭和干食品。準備諸如輕便爐子和可攜帶的烤肉架則便于應急煮東西食用。
2) 常備幾個手電筒和備用電池,放在隨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你的床邊放一個手電筒。
3) 在適當的位置備一個或多個滅火器,把澆灌用的軟管套好在水龍頭上(如水壓夠,可立即用于撲滅火災)。
4) 在家和你長期呆的其他地方學習怎樣關閉煤氣、 電閘、水。在煤氣閥門附近備一把規格合適的板手。
5) 隨身備好最基本急救用品, 并掌握急救的程序(嚴重的災害之后,各家醫院將擠得水泄不通,醫務人員則忙于搶救更嚴重的傷員)。最好能備有你和你在一處的其他人所需的足夠特效藥品。
6) 在你的電話機旁寫下救護隊、 救火隊和警察局的電話號碼。
7) 把那些可能會翻倒而導致人員傷亡的書架及一些重的家具固定在墻上。
8) 用一條或幾條帶捆住熱水器和煤氣爐, 同時牢固地縛在墻上,使物體支座固定在地板上。
9) 把易燃的液體和毒品等危險品存放在不會傾倒或砸開的安全地方。
10) 你的床絕不能安放在大玻璃窗附近。
11) 確保你的家庭成員同事和有關其他人都知道地震期間和地震后該做些什么。
12) 如果你有小孩在學校讀書,要告訴他們,要是在校碰到發生地震該做些什么(在你沒到校接他們之前,一般情況最好留在學校)。
13) 在你工作的地方,備一壺水,以防地震發生后,你必須步行或騎自行車返家的遠途中用。
14) 你居住或工作的地區,如果是屬于疏散區,那么,你應該與家里人、鄰居、同事們制訂出一個疏散方案。若你所在的住地必須疏散,則全家須到所在政府在防震預案中指定集中的地點。
15) 為防患于未然,若一旦發生地震,便于人員疏散和援救人員的出入,保證一切通道通行無阻,故在工作地點或學校的日常規章中,要制訂避免物體、單車、小汽車等阻塞走廊、門口、通道的規則。
16) 備一些合用的膠合板`塑料布, 用于擋蓋被損壞的窗及其他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