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雷鋒同志離開我們已經近半個世紀了,但雷鋒精神超越時空,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在開展“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之際,重溫雷鋒精神具有特別的意義。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人究竟怎樣生活才更有意義,才更快樂、幸福?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靜下心來好好思考。
當今社會經濟大發展,社會大變革,利益大調整,思想多元化,在市場經濟和西方價值觀影響下,賺錢和享受成了許多人的人生動力和目的。縱欲享受的人生觀,金錢第一、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在許多人當中特別是在年輕人當中還頗有市場。看到一個網絡調查:“說句老實話,給你三千萬讓你和最心愛的人離婚,干不干?”80%以上的人選擇“干!”。而且不少人表態有三百萬就會干了?梢姮F代人價值觀取向上出了問題,義和利的天平傾向了利的一邊,為了利益、金錢,情義、恩義、道義都可不要。正因為如此,也就有了“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笑”的人生取向。
面對生命垂危的小悅悅,18個路人的冷漠,極大刺痛了國人的道德神經。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危機,在問責監督體系的同時,也在拷問著國人的道德底線……
當今社會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現象的產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的價值觀取向上出了問題。價值觀的核心是義利觀。義是指精神價值,指情義、恩義、道義、正義。利是指物質價值,指個人的名利、金錢、財富、地位,F在很多人講金錢,把利益和享受放在首位,人變得自私自利了。孟子曰:“重利必輕義”,“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一個自私自利,道德缺失的人,不可能經營出幸福美好的人生。一個功利化的社會,一個金錢至上的民族,不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不少人感覺幸福指數并沒有相應提高,以至發出感嘆:我們GDP增長了,離婚率也增長了;我們有房有車了,煩惱卻多了;我們吃的越來越好了,可是疾病卻越來越多,越來越怪了;我們花在孩子身上的錢財和精力越來越多了,可孩子卻越來越難管、越來越難教了……在物質越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心靈出現了迷茫現象。我們為幸?嗫鄪^斗,但不知為什么離幸福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
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說過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墨西哥有一句諺語:Don't go too fast, you will lose your heart。意思是“不要走得太快,要停下腳步等等你的靈魂”。現代人是該好好想想我們匆匆忙碌的目的,我們在行色匆匆地趕路時,在不知不覺中是不是讓信仰和靈魂掉隊了?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何在?我們究竟應該確立怎樣的價值觀?雷鋒同志替我們給出了一個答案。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的堅守崗位?”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讀著這些樸素的文字,細細地品味,我們仍能時時感受雷鋒同志思想的光輝。雷鋒精神的實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它永葆生命力的緣由所在。通讀《雷鋒日記》,我們不難找到這些熱詞:愛、忠誠、堅強、樂觀、敬業、奉獻……雷鋒同志愛黨愛國、銳意進取、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助人為樂,這些品質中蘊含的感恩意識和勤儉意識,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無疑是今天每一個渴望成功的年輕人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
雷鋒在連隊是“業余修理員”,在醫院住院是“勞動休養員”,在出差途中是“義務勤務員”,在部隊駐地是附近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在服務與付出中,給他人帶去了快樂,也快樂了自己。在幫助和成就他人的幸福中,也成就了自己光輝的人生。
新時期學雷鋒,就是要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
一是要有堅定的信仰。蘇格拉底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人沒有信仰,沒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心靈就沒有皈依處,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古人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一個有信仰的人,內心充實,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支撐我們應對不幸和災難。堅持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往往來源于個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堅定的信仰,F在許多人不是沒有信仰,而是信仰偏失,崇尚拜金主義,信仰金錢和享受了。像雷鋒那樣做人,就要有甘當“傻子”的信念。“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這是雷鋒對祖國之愛、對人民之愛的深情表達。一個人只有像雷鋒一樣,走出自私自利的小天地,融入到為他人、為社會、為人類的美好未來而奮斗的廣闊天空中時,才能拓展自己的心量與胸懷,讓自己變得崇高。
二是要有感恩之心。古人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做人要講良心。人生最折福的事是忘恩負義。有句話講得好:“感恩你擁有的一切,你會擁有更多;對你擁有的一切,你認為都是理所當然的,一切都將離你而去”。愛因斯坦就曾說過:“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儉樸的生活。并且時常為發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
雷鋒有著苦難的童年,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對黨、對人民、對社會有著無盡的感恩之情。以感恩報恩的情懷去做人做事,人生就有無窮的動力,面對逆境惡緣,也不會怨天尤人。
像雷鋒那樣做人,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我們就要發自內心地感恩。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辛勤教誨,感恩領導同事關心幫助,感恩一切曾為我們付出的人。有了感恩之情,我們才會懂得報答,才會去反哺社會。生活在知恩、感恩、報恩情懷中的人是幸福的。
三是要愛崗敬業。愛崗敬業,現在更多地被詮釋為“有職業精神”,說它平凡,因為這是一個職場中人的基本素養,但它又確實很偉大,如果每個人都樹立這樣的價值觀,那所有人都會處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享受優良的服務、優質的產品,過著高質量的生活。
像雷鋒那樣做人,就要有甘做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的品格。“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于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連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這是雷鋒對事業之愛、對崗位之愛的深刻表達。當前,一些人只想活得轟轟烈烈、干得驚天動地,而不愿在平凡崗位建功立業。其實,一個人能干出什么名堂、創造什么業績,關鍵在于其是否具有立足本職、忠于職守、勤勉敬業、精益求精的“螺絲釘”精神。
四要有服務和奉獻精神。一個人活著為什么煩惱多?我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為自己想得太多,為別人想得太少;愛自己太多,愛別人太少;自己想得到太多,想付出太少”,如此他的得失心、計較心就重,苦惱就多?鬃釉唬“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一個人若生發出公心,長養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愿心,就拓展開了自己的心量和胸懷。郭明義說過:“把自己的生命同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就找到了通向快樂和幸福的道路。”
雷鋒在22年的短暫人生中,認真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實際行動深刻回答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這個根本問題,從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一個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人,并鑄就了偉大的雷鋒精神。
有人說:一個人的心量氣量有多大,他的事業和成就就有多大。雷鋒、郭明義、楊善洲等人都是普通人,但他們都是有大心量的人,他們在服務與奉獻中,在成就他人的快樂和幸福中成就了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古人說“量大福大”。因為“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個人活著,擁有再多的財富也終將離你而去,我們的肉體終將腐爛消失,而人的精神是永存的。愿我們一起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