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無窮的完全數
公元前3世紀時,古希臘數學家對數字情有獨鐘。他們在對數的因數分解中,發現了一些奇妙的性質,如有的數的真因數之和彼此相等,于是誕生了親和數;而有的真因數之和居然等于自身,于是發現了完全數。6是人們最先認識的完全數。
完全數的發現
研究數字的先師畢達哥拉斯發現6的真因數1、2、3之和還等于6,他十分感興趣地說:“6象征著完滿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麗,因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共和國》一書中提出了完全數的概念。
約公元前300年,幾何大師歐幾里得在他的巨著《幾何原本》第九章最后一個命題首次給出了尋找完全數的方法,被譽為歐幾里得定理:“如果2n-1是一個素數,那么自然數2n-1一定是一個完全數。”并給出了證明。
公元1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古希臘著名數學家尼可馬修斯在他的數論專著《算術入門》一書中,正確地給出了6、28、496、8128這四個完全數,并且通俗地復述了歐幾里得尋找完全數的定理及其證明。他還將自然數劃分為三類:富裕數、不足數和完全數,其意義分別是小于、大于和等于所有真因數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