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提升獲得幸福的能力~
蘭海教育
閱讀方法
BBC科普
自然歷史
3.30-4.1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
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小雪過后往往會有更多的陰雨或雪天,大家要注意保暖哦~
北京的秋天是很美的,秋高氣爽,層林盡染,朋友圈一位媽媽曬出帶孩子去西山賞楓的照片,讓孩子深入大自然,感受季節變化。
這位媽媽是我認識的一位大學中文系老師,在我印象中,每到重要節氣,她都盡量抽空帶孩子到鄉下體驗生活。
比如,驚蟄之后觀察發芽的柳樹,夏至之后觀測夏季的星空,端午的時候用艾草泡腳,冬至那天學著包餃子……觀察自然,體驗習俗,每一季,每一年都不同。
無獨有偶,李亞鵬在《朗讀者》節目里也分享了相似的教育習慣:他每個節氣都帶女兒李嫣去十三陵水庫做科學調研,觀測氣溫、水溫、植物、動物、標本等等;7年間風雨無阻,只因“春夏秋冬,鳥獸蟲魚皆不相同。”
當時很多教育者都肯定了李亞鵬的教育理念,認為既可以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又讓孩子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不過也有 質疑的聲音:對于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課業那么多,這種教育的價值大嗎?“節氣教育”僅僅是在培養儀式感嗎?
其實所謂“二十四節氣”,對古人來說不是儀式感,而是順應自然變化,什么時候過什么樣的生活。
古人將季節、氣候、物候的變化規律劃分的24個時間節點,由于缺乏精確的觀測儀器和科學理念,就需要 人們在農業勞動中、在日出日落和四季變化時,極大地發揮觀察、感知能力,去和自然建立約定。
因此讓孩子了解節氣,是在培養他們的感受力:用一顆真摯的童心感受自然,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感受生命的美好細節。
兒童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童年時多親近大自然,有助于提升他們感知世界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對孩子“感受力”的培養,其實,感受力是一種神奇的“超能力”,感受力強的人,擁有更加細膩透明的心靈,他們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強,也具有更豐富的想象:
同樣是下雪,有的人只覺得寒冷,他們卻能體會到消逝和希望;
同樣是旅行,有的人只是走馬觀花把景點打卡到朋友圈,他們卻能在吃喝玩樂中深度體驗風俗人情;
同樣是讀書,有的人只局限于字面的理解,他們卻能發散思維舉一反三與作者神交.....
在生活中,他們總能有滋有味,尋找到意義和樂趣。
感受力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看到小孩子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
比如我外甥小小羊今年3歲,下雪的時候會說天空爺爺下了冰冰的棉花糖,獎勵萬物在春夏秋天努力生長;
比如春天他會在公園里一動不動觀察昆蟲,問我是不是前一天打雷吵醒了他們……
孩子們真的很擅長用一雙發現的眼睛,看見被我們大人忽視的但有趣美妙的細節。
不過,這種能力必須經過后天的小心呵護培養,才得以保留下來,內化為性格的一部分。
否則兒時敏銳的感知,很容易被千篇一律的作業和試題磨平,長成麻木過著重復日子的大人。
所以說,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與其死記硬背,不如加強理解領悟。
同樣,孩子了解二十四節氣知識的時候,不能只會背霜降、驚蟄這些美麗的名字,更重要的是, 還要對這些名字代表的內容有所了解,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富有美感的自然規律,這樣“節氣教育”才有意義。
童話作家味道原創、人氣插畫師繪制插畫的 《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就為孩子準備了一場文化內涵與自然之美的閱讀盛宴。
點擊圖片,即可直接購買
《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 味道 著,鍋一菌 繪
《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是一套傳統文化啟蒙讀本,也是一套原汁原味的中國味童話,它將二十四節氣知識跟古樸、優美、童趣的語言創造性地結合起來。
如果說家長們帶孩子按照節氣走進自然的操作難度比較大,不妨使用這套書,讓孩子與自然親密接觸。
科學與文化的融合,重拾中國傳統智慧
“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歷經幾千年的農業生產,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在樸素科學性的指導下,人們又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行為,比如清明時節放風箏、谷雨時節吃香椿等等。
“二十四節氣”也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將節氣的自然科學知識與風俗文化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童話的主人公泥巴先生是一只皮膚黝黑、額頭帶有一抹金色印記的節氣狗,圍繞著一根三尺桃木跑圈圈。
這是節氣狗泥巴先生在每個節氣日早晨必做的儀式,為了感恩“偉大的魔法師”太陽,同時紀念這個節氣的到來。
他和麻雀小腦殼、桃木騎士、魔法貓六六、順風牛等小伙伴,生活在靠近中國北方的太陽村里。
在每個節氣日,它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迎接二十四節氣,這一天總會發生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節氣的由來、時間、氣象學知識、物候、風俗、諺語、飲食習慣等都在其中有所體現。
童話與詩意的融合,盡顯優美中國范兒
與其他二十四節氣的書不同,《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是一套原創力極強的繪本,以充滿溫馨風格、童言童語和想象力的童話為載體,讓孩子們在聽有趣故事的同時,耳濡目染節氣知識,培養孩子的感受力。
泥巴狗和小伙伴的世界,就像陶淵明筆下那個安逸的、優美的世外桃源,不管是能實現別人美好心愿的魔法貓六六,還是聰明又懶散的豬豬木朵,還有其他可愛的小伙伴…… 它們都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這個小村莊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追隨著節氣生活。
友愛與自然的融合,注入愛和感恩的靈魂
如果把《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比作可口的水果,那么,中國傳統文化和詩意的語言就是酣甜、多汁的果肉, 貫穿全文的愛與感恩的精神 則是閃著光的果核。
主持人、中國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創辦人樂嘉稱贊:
作為一名父親,我希望將所有的美好都給孩子,而陪伴是我們能做到的給孩子最好的愛。就像《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中“節氣狗”泥巴先生對麻雀小腦殼的陪伴、包容與關愛。
其實,這不僅是一本節氣之書,更是一本熱愛大自然,贊頌友情,在愛中成長的有愛之書,F在 ,就讓我們和孩子開啟第一個節氣,按下感知美好生活的按鈕吧。
《二十四節氣中國童話》
原價:140元
粉絲特惠價僅需99元
點擊圖片,即可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