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班固《漢書·韓延壽傳》、《漢書·韓延壽傳》:“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
三國·蜀·諸葛亮《黜來敏教》:“自謂能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閉門思過,中國古代典故之一,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韓延壽傳》:“因入臥傳舍,閉閤思過。”后引用為成語。本義為關起門來思考自己的過錯,比喻自我反省,改過自新。
◎自謂能敦厲薄俗,帥之以義。成語故事:閉門思過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三國蜀·諸葛亮《黜來敏教》)
◎小仙自知身獲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閉門思過,敬聽天命。(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曾做過東郡(今山東鄆城)的太守。他善于聽取部下的勸告,積極采納好的主意。他在東郡當官三年,號令嚴明,辦案果斷迅速,結果,社會風氣大大好轉,使東郡成為當時全國治理得最好的一個郡縣。后來,韓延壽又當上了左馮翊(今陜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幾年,他從不到地方巡視。
有一次,有一個部下勸他到下面走一走,視察一下各地縣官的政績。韓延壽說:“各縣都有賢明的長官,督郵也能明辨善惡,我下去巡視恐怕用處不大反而增加麻煩。”
他剛走到高陵縣(今陜西高陵),就有兄弟倆因爭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狀。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難過,他說:“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卻不能救化百姓,結果導致民眾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又使賢人孝子受辱,責任全都在我身上,我還是自己退職讓賢吧。”【星火作文網 】
韓延壽的舉動也深深感化了爭田地的那兄弟倆,他們兩人由互爭變為互讓,并且主動前來請罪。韓延壽非常高興,親自接見,并以酒肉熱情地款待,勉勵他們知錯能改。
身居要職的韓延壽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蕭望之的嫉妒與陷害,被蓋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斬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幾千人送到刑場,扶老攜幼,攀住囚車,進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見他的名望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