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和政古動物化石的六大世界之最

           和政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位于臨夏盆地南部,古稱“寧河”。據有關專家考證,和政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20世紀50年代末期,沉睡了千萬年的文化積淀被當地農民在農田耕作、水利建設時陸續發現。幾年來,隨著和政古動物化石的不斷出土和研究,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化石秘密”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目前館藏化石標本有六項號稱世界之最,這些彌足珍貴的化石填補了我國古哺乳動物化石收藏的一個空白,也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眺望遠古生物世界的門扉。

          發現

            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起初發現化石時,當地群眾并沒有認識到化石的珍貴價值,只把它當成是中藥中的“龍骨”而大量挖掘,廉價賣給藥材收購站。十余年中,也有部分群眾發掘和收集,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完好的各類古動物的頭骨和肢骨!皬20世紀70年代起,化石的科學價值開始受到有關專家、教授的重視!睋驼派锘┪镳^館長何文介紹,1962年,邱占祥教授首次到和政地區進行哺乳動物化石的調查和考察。1974年4月,邱占祥專程從北京趕到和政,進行考察研究,并向當地老百姓宣講化石的相關

        知識。1987年,在《中國科學》上發表了在和政發現的大唇犀化石,2000年描述了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群中的一種特征性的麝牛亞科動物,命名為“和政羊”。

          種類

            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何文告訴記者,目前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存放的古動物化石有一萬多件。1998年11月,和政縣有關部門邀請我國目前最權威的著名古哺乳動物學家邱占祥院士等一批文物專家,對館藏化石標本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鑒定。經專家鑒定:這批館藏化石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埋藏于和政地區四種巖性不同的地質層中:底部紅色沙礫巖中埋藏著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下部埋藏著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中部以紅土為主,埋藏著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上部的黃土堆積中埋藏著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斑@個發現里面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據記者了解,目前館藏化石中,一級品有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據有關專家確認:“和政發掘的化石

        ,是舉世罕見的鏟齒象和三趾馬動物群化石,其數量遠遠大于整個歐亞大陸已知同時代的任何一個地點的采集數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覽價值。

            價值

            據了解,生活在1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質古生物學家的密切關注。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院、甘肅省博物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等許多科研單位,以及美國、日本、瑞士等國的學者多次來臨夏考察,進行地質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積極成果。確認和政縣收藏的這批種類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標本,將對臨夏地區晚第三紀時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和古動物群演化變遷,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邱占祥曾說過:“我們認為和政征集的古動物化石標本,其中不乏極其珍貴、有極高科學研究價值的標本,有些標本不僅在國內可稱為精品,而且在國際上也屬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學術意義”。

            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何文告訴記者,任何化石,由于其生物體到形成化石的幾率小且為不能再生的資源,根據以往的經驗

        ,化石的盛產期不會持續很久。本世紀20年代在內蒙古通古爾發現的鏟齒象化石和陜西保德發現的三趾馬動物群,在世界古生物學界享有盛名。而這些化石絕大多數現存放在國外博物館中,這給我國開展地質古生物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和政縣館藏的“這批化石標本在品種、數量和質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經典地區的化石相媲美,從而填補了我國古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空白區!薄昂驼艅游锘┪镳^存放的這批化石標本均為已滅絕動物的化石,其中絕大多數(約占全部標本的70%)標本是頭骨和牙床,特別是象等大型動物和長頸鹿、犀牛(中型)等中型動物的骨骼化石形態特異,除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外,對廣大青少年和廣大群眾也具有較強的直觀科普教育,是認識甘肅史前生物與環境的生動歷史教材!

            意義

            和政古動物化石數量之大,世界罕見。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及已采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為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的希臘三趾馬動物群產地皮克米和薩拉摩斯;鏟齒象動物群化石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量也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庫班豬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批標本。中國科學院邱占祥、省博物館頡光普等專家認

        為:這批化石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關鍵的晚新生代,是生物進化的實證,“和政縣收藏有如此眾多屬類的古動物化石藏品,在我國是絕無僅有的”,具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展覽價值。有些標本不僅在國內可稱為精品,而且在國際上也屬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學術意義。

            據了解,在館藏化石中,相當完整、比較完整的標本中,完整率達97.3%,它們全系已滅絕動物遺存。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前所長、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名譽館長邱占祥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和政地區已發現的化石表明,這是一批具有很高的科研、展覽和保存價值的化石。其中的三趾馬動物群的化石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可能超過歐亞大陸最經典的地點,希臘的Pikermi和Samos。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具有至少三個不同時代的化石十分豐富的動物群,這種現象在亞歐大陸也是少有的!

          窗口

            2001年12月3日至7日在臨夏召開的“中國和政地區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群保護開發研討會”上,我國地質與地球物理、古脊椎動物、地質古生物、地球環境、古生物研究等方面的專家教授在參觀考察了和政館藏的化石和出露點后,一致認為,和政縣出土的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珍藏價值和展覽價值,無

        論在數量、品種上,還是在質量上,都超過了我國鏟齒象和三趾馬動物群的經典產地內蒙古通古爾和山西保德,并且遠遠超過了希臘的皮克米和薩拉摩斯。”“這些富含哺乳動物化石的連續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歷史的不可多得的證據,它的潛在的尚待發掘的價值絕不遜色于聞名于世的珠峰南坡的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義。其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和政古生物博物館館長何文告訴記者,6年前在和政縣召開的“中國和政地區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國際研討會”上,來自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首席館員、古脊椎動物研究所主任哈里斯博士及中科院葉大年院士等國內外專家對館藏化石再次進行了研究和確認,他們稱“和政化石是古動物學界的東方瑰寶”!八某鐾僚c發現,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神秘面紗,打開了人類窺視黃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引起了國內外古動物學界的廣泛關注!焙驼派锘┪镳^館長何文說。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