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花粉直徑有200微米,它是花粉中最大的一員。可是,你要看清它的“廬山真面目”,也非得借助顯微鏡不可。 花粉是植物體中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部分,它富有營養價值,是蜜蜂的主要食料;ǚ圻可以制成藥劑,能增強體質,防治漫性前列腺炎、出血性胃潰瘍、感冒等疾病。近年來,國外將少量玉米花粉加入豬、牛、雞的飼料,有提高豬、牛的生產率和雞產蛋率的效果。
關于西葫蘆:
【學名】Cucurbita pepo L.
【別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
【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南瓜屬
【產地】原產北美洲南部,今廣泛栽培。
【形態】一年生草質藤本(蔓生),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多數品種主蔓優勢明顯,側蔓少而弱。主蔓長度:矮生品種節間短,蔓長通常在50㎝以下,在日光溫室中有時可達1m(因生長期長);半蔓生品種一般約80cm;蔓生品種一般長達數米。具葉卷須,屬攀援藤本,但常匍匐生長(矮生品種有的直立)。
單葉,大型,掌狀深裂,互生(矮生品種密集互生),葉面粗糙多刺。葉柄長而中空。有的品種葉片綠色深淺不一,近葉脈處有銀白色花斑。
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單生于葉腋,鮮黃或橙黃色。雄花花冠鐘形,花萼基部形成花
瓠果,形狀有圓筒形、橢圓形和長圓柱形等多種。嫩瓜與老熟瓜的皮色有的品種相同,有的不同。嫩瓜皮色有白色、白綠、金黃、深綠、墨綠或白綠相間;老熟瓜的皮色有白色、乳白色、黃色、橘紅或黃綠相間。
每果有種子300-400粒,種子為白色或淡黃色,長卵形,種皮光滑,千粒重130-200g。壽命一般4-5年,生產利用上限為2-3年。
【習性】
溫度:為瓜類蔬菜中較耐寒而不耐高溫的種類。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并極易發生疾病。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5-30℃,13℃可以發芽,但很緩慢;30-35℃發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開花結果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早熟品種耐低溫能力更強。根系伸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為12℃。夜溫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育。
光照: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光周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于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瓜期較早。
濕度:喜濕潤,不耐干旱,特別是在結瓜期土壤應保持濕潤,才能獲得高產。高溫干旱條件下易發生病毒;但高溫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
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
肥料:需肥量較大,生產1000kg商品瓜,需肥折合氮3.9-5.5kg,五氧化二磷2.1-2.3kg,氧化鉀4-7.3kg。
【繁殖栽培】
播種繁殖,春播或秋播,春播為主。栽培方式分露地、簡易地面覆蓋、保護地栽培(又分小拱棚和溫室大棚栽培)等,各有其特點。這里簡要介紹一般栽培方法:
選種浸種:去除雜物,選取干凈飽滿,千粒重200g左右的種子,置入瓦盆或其它無油污的容器中,先用冷水浸泡,再用50-55℃的溫水燙種,不斷攪拌,保持15-20分鐘,自然冷卻至20-30℃,浸種4-6小時,撈出后再用1%高錳酸鉀浸20-30分鐘,以消毒殺菌。風干,至半干時可加溫催芽,溫度以25℃為宜。如種子量大,催芽時可翻動,以促使發芽整齊,但出芽后即不再翻動。
播種:芽長約1.5cm時播種,需選擇晴朗溫暖天氣。若遇陰雨天不能播種時,可將種子置于冷涼處,控制幼芽生長。
播種的營養土應在播種前20-30日前配制好。選用未種過瓜類蔬菜的無病土壤和農家肥配制,通常用園土6份與腐熟的馬糞或圈肥4份混合。置于苗床或紙袋、塑料缽(直徑9-10㎝)中,厚度8-9cm。播種后覆土約2㎝。
幼苗生長:幼苗易徒長,需嚴格控制溫度濕度。播種后幼苗萌出土層前宜保持高溫,晝溫25-30℃,夜溫18-20℃,地溫22-24℃,相對濕度80-90%,約3-4天出苗。幼苗出齊后適當降溫并通風,晝溫25℃左右,夜間13-14℃,第一片真葉展開后夜溫降至12℃。定植前8-10天,應逐漸加大通風量,并降溫煉苗,一般白天15-25℃,夜間6-8℃。
定植與田間管理:經30-35天的苗期管理,培育出具3-4片真葉的幼苗,可進行定植。
定植前先要施足基肥。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5000㎏,也可施用馬糞、羊糞等。
整好地后,起成60-65㎝距離的壟,按株距40-50㎝刨埯,每畝定植2000-2500株。也可做成1.3m寬的平畦,每畦種植兩行。
栽苗時坐水栽,待水滲下后,封埯并扶正瓜秧。
定植安全期地溫13℃以上,夜間氣溫不低于10℃。
緩苗后應追肥(施用餅肥150-200㎏,或50-60㎏三元復合肥),并澆“催秧水”,但因地溫較低,不宜澆水過多。此后應及時中耕松土,不施水肥,待第一個瓜長到10-12㎝后再澆水。結瓜后一般5-7天澆水一次,以保持表土濕潤為度,雨季則需排水。
結瓜期順水追肥,一般追肥2-3次為宜。每次施用糞稀1000-1500㎏/畝,或碳酸銨10-15㎏/畝。
注意水肥管理,苗期或第一雌花坐果期肥水過多易徒長;后期水肥跟不上則產量降低。此外,早期留果過多易造成秧發育差,影響總產量。
為早熟高產,還應進行人工授粉(尤其是在無昆蟲授粉時)。每天上午6-8時,把正開放的雄花采下,剝去花冠,露出雄蕊,在雌花柱頭涂抹數次即可。
如需留種,一般應選取后期結的瓜,否則影響產量;專門留種的植株可不受此限。
【病害】
西葫蘆灰霉病
發病特征:
該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實。被害花和果實初期呈水漬狀,后逐漸軟化,患病部位表面長滿灰綠色霉狀物。
最終導致花和果實腐爛。后期患病部有時還長出黑色菌核。
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葡萄孢菌。病原菌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越冬,借氣流傳播。病菌喜高濕低溫條件,最適溫度在18-23℃,相對濕度在90%以上,弱光,適宜發病。保護地栽培,冬春連陰天多,氣溫低,再加上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濕度大,故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將病殘體清理干凈,保持田間衛生,防治病菌擴散,控制溫度。
。2)澆水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夜間濕度應小于80%。當濕度大時,應采取措施降濕。
。3)生產后期要及時清理老葉,增加通風透光,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加抗病能力。
(4)藥劑防治。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每隔6—7天噴1次,連噴2—3次。
西葫蘆綿腐病
發病特征:
該病主要為害果實,有時為害葉、莖及其他部位。果實發病初呈橢圓形、水浸狀的暗綠色病斑。在空氣干燥條件下,病斑稍凹陷,擴展不快,僅皮下果肉變腐,表面生白色霉層。高溫多濕時,病斑迅速擴展,整個果實變褐、軟腐,表面布滿白色霉層,致使病瓜爛在田間。葉片受害,初生暗綠色、圓形成不規則形水浸狀病斑,濕度大時軟腐似開水燙過一樣。
發病規律:
西葫蘆綿腐病是由鞭毛菌亞門瓜果腐霉菌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遇適宜條件萌發,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后在病殘體上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侵害果實,最后在病組織里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層內,雨后或濕度大,病菌迅速增多,土溫低、濕度大利于發病。
防治方法
(1)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時排水,結瓜后可將瓜墊起,防止潮濕染病。
(2)增加土壤中抗生菌,抑制病原菌生長,減輕受害。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20%農土斯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西葫蘆生長期有: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綿腐病 、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
西葫蘆生理性病害有:褐脈病和葉枯病
苗期 猝倒病、立枯病、
西葫蘆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螨蟲、潛葉蠅
【品種及變種】
一窩猴北京地方品種,華北均可栽培。植株直立,分枝性強,葉片為三裂心臟形,葉背茸毛多,主蔓第六至第八節出現雌花,以后連續7-8片葉節節都有雌花,單株結瓜3-4個。瓜短柱形,端口瓜皮深綠色,表面有5條不明顯的縱棱,并密布淺綠網紋。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1-2㎏。果實肉質嫩,味微甜,肉厚瓤小。播種至開始收獲約50-60日,采收期45天左右,畝產4000㎏。早熟,抗寒,不耐干旱。
花葉西葫蘆又名阿爾及利亞西葫蘆。北方地區普遍栽培。蔓較短,直立,分枝較少,株形緊湊,適于密植。葉片掌狀深裂,狹長,近葉脈處有灰白色花斑。主蔓第五至六節著生第一雌花,單株結瓜3-5個。瓜長橢圓形,瓜皮深綠色,具有黃綠色不規則條紋,瓜肉綠白色,肉質致密,纖維少,品質好。單瓜重1.5-2.5㎏。播種至開始收獲約50-60日,采收期60天左右,畝產4000㎏以上。較耐熱、耐旱、抗寒,但易感病毒病。
阿太: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葉色深綠,葉面有稀疏白斑。矮生,蔓長33-50㎝,節間短,第一雌花著生于第五六節,以后節節有瓜,采收期集中。嫩瓜深綠色,有光澤,老熟瓜呈黑綠色。50天后可采收,畝產5000㎏左右。
早青: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結瓜性能好,瓜碼密,早熟。播后45天可采收,一般第五節開始結瓜,單瓜重1-1.5㎏。采收250g以上的嫩瓜,單株可收7-8個。瓜長圓筒形,嫩瓜皮淺綠色,老瓜黃綠色。葉柄和莖蔓均短,蔓長30-40㎝,適于密植。畝產4000㎏以上。本品種有先開雌花的習性,為讓早期雌花結瓜,需蘸2,4-D。
站秧:黑龍江省地方品種,東北地區栽培較多。主蔓長30-40㎝,節間極短,可直立生長,適于密植。葉片較大,有刺毛,缺刻深裂。嫩瓜長圓柱形,瓜皮白綠色,成熟瓜呈土黃色,肉白綠色。單瓜重1.5-2.5㎏,早熟,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播后約44-50天可采收,畝產4000-5000㎏。
黑美麗:由荷蘭引進的早熟品種。在低溫弱光照條件下植株生長勢較強,植株開展度70-80㎝,主蔓第五至七節結瓜,以后基本每節有瓜,坐瓜后生長迅速,宜采收嫩瓜平均每個嫩瓜重200g左右。瓜皮墨綠色,呈長棒狀,上下粗細一致,品質好,豐產。每株可收嫩瓜10余個,老成瓜2個(單瓜重1.5-2㎏)。適于冬春季保護地栽培和春季露地早熟栽培,畝產4000㎏左右。
灰采尼:從美國引進的雜交種。外形與“花葉西葫蘆”相似,唯葉缺裂稍淺。生長勢旺,抗病性強,果實生長快,坐果率高。
長蔓西葫蘆:河北省地方品種。植物匍匐生長,莖蔓長2.5m左右,分枝性中等。葉三角形,淺裂,綠色,葉背多茸毛。主蔓第九節以后開始結瓜,單株結瓜2-3個。瓜圓筒形,中部稍細。瓜皮白色,表面微顯棱,單瓜重1.5㎏左右,果肉厚,細嫩,味甜,品質佳。中熟,播后60-70天收獲。耐熱,不耐旱,抗病性較強。畝產3000-4000㎏。
綠皮西葫蘆:江西省地方品種。植株蔓長3m,粗2.2㎝。葉心臟形,深綠色,葉緣有不規則鋸齒。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四至六節。瓜長橢圓形,表皮光滑,綠白色,有棱6條。一般單瓜重2-3㎏。嫩瓜質脆,味淡。生長期100天左右,畝產2000㎏以上。
無種皮西葫蘆:甘肅省武威園藝試驗場育成。種子無種皮,為以種子供食用的品種。植株蔓生,蔓長1.6m,第一雌花著生于第七至九節,以后隔1-3節再出現一朵雌花。瓜短柱形,嫩瓜可做蔬菜。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4-5㎏。每100㎏能采收種子1.5㎏。種子灰綠色,無種皮,千粒重185g。種子供炒食或制糕點。
此外,西葫蘆還有兩個變種:園藝變種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和特殊蔬菜Cucurbita pepo L. var. medullosa Alef.,中文名均稱金瓜。
【用途】優質蔬菜,可做成多種菜品。
營養價值: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不同品種每100g可食部分(鮮重)營養物質含量如下:蛋白質0.6-0.9g,脂肪0.1-0.2g,纖維素0.8-0.9g,糖類2.5-3.3g,胡蘿卜素20-40微克,維生素C2.5-9毫克,鈣22-29毫克。
功效:中醫認為西葫蘆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捎糜谳o助治療水腫腹脹、煩渴、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癥。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
適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適用量:每次82克。
營養分析
1. 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
2. 西葫蘆調節人體代謝,具有減肥、抗癌防癌的功效;
3. 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
適宜人群
1.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 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
烹飪指導
1. 不宜生吃;
2. 烹調時不宜煮得太爛,以免營養損失。
食療作用
西葫蘆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效;
可用于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渴、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癥。
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
關于花粉:
花粉pollen是種子植物特有的結構,相當于一個小孢子和由它發育的前期雄配子體。在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中包含2個或3個細胞,即一個營養細胞和一個生殖細胞或由其分裂產生的兩個精子。在兩個細胞的花粉粒中,兩個精子是在傳粉后在花粉管中由生殖細胞分裂形成的。在裸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中包含的細胞數目變化較大,從1~5個或更多個細胞,其中有1~2個原葉細胞,是雄配子體中殘留的幾個營養細胞,形成后往往隨即退化,在
各類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據花粉形狀大小,對稱性和極性,萌發孔的數目、結構和位置,壁的結構以及表面雕紋等,往往可以鑒定到科和屬,甚至可以鑒定到植物的種。花粉形態的研究可為分類鑒定和花粉分析中鑒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據,同時也為植物系統發育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大多數花粉成熟時分散,成為單;ǚ。但也有兩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稱為復合花粉粒。許多花粉結合在一起,在一個藥室中至少有兩塊以上的,稱為花粉小塊。在一個或幾個藥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稱為花粉塊;ǚ坌K和花粉塊主要見于蘭科和蘿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體中朝內的部分,稱為近極面。朝外的部分稱為遠極面。連接花粉近極面中心點與遠極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條線,稱為極軸,與極軸成直角相交的一條線稱為赤道軸,沿花粉兩極之間表面的中線為赤道。在有極性的花粉中,可以分為等極的,亞等極的和異極的3個類型。花粉通常是對稱的,有兩種不同的對稱性:輻射對稱和左右對稱。
花粉多為球形,赤道軸長于極軸的稱為扁球形;特別扁的稱為超扁球形;相反地,極軸長于赤道軸的稱為長球形,特別長的稱為超長球形;ǚ墼跇O面觀所見赤道輪廓,可呈圓形,具角狀,具裂片狀等等。在赤道面觀,花粉輪廓可呈圓形、橢圓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種而不同,變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見于紫草科的勿忘草,約(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徑為100~200微米〔姜屬〕,120~150微米〔錦葵科的許多屬種,以及牽牛,芭蕉屬等〕。大多數花粉最大直徑約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葉藻花粉細長,約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發孔為花粉壁上變薄的區域,花粉萌發時花粉管往往由萌發孔伸出。萌發孔按其長和寬的比例,通常分為溝、孔兩類。凡長與寬之比大于2的為溝,不到2的為孔。有時短溝和長孔之間不易區分。只具溝或孔的為簡單萌發孔,溝和孔共同組成的為復合萌發孔。萌發孔分布在極面,赤道面或散布于球面。分布于遠極面上的單溝,又稱為槽。萌發孔有許多變異,也有沒有萌發孔的花粉。
花粉壁通常分為兩層,即外壁和內壁。內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膠纖維素,抗性較差、在地表容易腐爛,經酸堿處理則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抗腐蝕及抗酸堿性能強,在地層中經千百萬年仍保持完好,所以研究花粉形態,主要依據外壁的結構。外壁又可分兩層,即外層和內層。外層一般由3層組成,最外層為覆蓋層,其上或具穿孔,發育不完全時,為具半覆蓋層的或無覆蓋層的花粉。下面一層為柱狀層,具有柱狀(或棒狀)結構。再下面一層為基層。
花粉表面光滑或具各種各樣的紋飾(雕紋)。紋飾的類型因種屬而不同。主要的雕紋有顆粒狀,瘤狀,棍棒狀,刺狀,條紋狀,皺波狀,網狀,腦皺狀等等。
各類花粉功效
百花粉:味苦,預防治療糖尿病,可激發胰島素分泌,調整內分泌。
玉米花粉:利膽消腫、退黃、利血、利尿、降血壓,并對人體腎功能扶正固本有相當的療效?深A防治療腎炎水腫、尿閉、膽囊炎、膽結石、黃膽型肝炎、降血壓、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專治男性病。
茶花粉:氨基酸含量居常見花粉之首,微量元素及血酸含量也高于其他花粉?煞乐箘用}硬化和腫瘤,美容護膚也首選花粉。另外,可提神醒腦,提高神經的興奮性。
刺槐花粉:(洋槐花粉)是一種健胃劑和鎮靜劑,可軟化血管,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和靜脈擴張。
山楂花粉:可作強心劑,是一種神經系統平衡劑和止痛劑,可治頭痛目昏、心悸、還可緩和血液循環功能紊亂。
益母草花粉:能調經活血,治婦女月經不調、婦科疾病等,并能清熱、活血、消瘀。
西瓜花粉:含VC和B1較高,可調節神經功能,對利尿、內臟、心血管和腺體運動極有好處,并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還可保護皮膚,消除祛斑,用于養顏美容極佳。
油菜花粉:含黃酮醇較高,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靜脈曲張性潰瘍、降低膽固醇和抗輻射作用。并對便秘有特效。
虞美人花粉:鎮靜安神,安神益氣,補中健體,調理腸胃,治咳嗽、支氣管炎、頭痛、胃病有特效。
芝麻花粉:止血行痢,清腫止痛,有強心作用,可作神經系統平衡劑和止痛劑。還有健胃、降血壓、降血脂、美容之功效。
野玫瑰花粉:有利尿之效,對腎結石有治療作用,有美容功效。
蒲公英花粉:有化痰、利尿、補腎、散寒之功效,并能通經活絡,提神醒腦。對人體血液再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棗花粉:含有較高的促性腺激素及維生素,能恢復正常生殖機能,防止肌肉萎縮,提高生育能力。
栗樹花粉:有補血和減少和前列腺充血的功效,對靜脈曲張也有治療作用。
黑莓花粉:可用一般補劑,有治療腹瀉、痢疾的效能。
矢車菊花粉:有利尿、抗風濕作用。
菊花花粉:清熱降火,平肝明目,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改善皮膚生理狀態和功能障礙。
蕎麥花粉:蕓香甙含量較高,它對毛細血管壁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可防止流血和出血,并可減少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時間。還能增強心臟的收縮,使心跳速度放慢,用于心悸、心腦衰弱和毛細血管脆弱等癥狀。還有緩和心悸、健脾、理氣、補血之功效。
蘋果花粉:能提高心臟收縮能力,增強心臟功能,抗腦中風和心肌梗塞,有抗衰老的作用,被稱為十全大補的花粉。
椴樹花粉:含常量和微量元素豐富,有利于體內酶的合成,提高酶的活性,增強造血功能,促進生長發育,有鎮靜作用。
南瓜花粉:含VB1較高,能調節植物性神經正常工作。
歐石楠花粉:可治療前列腺炎。
杜鵑花粉:含單糖高,有助于肝糖原的形成。
橙子花粉:(包括柑桔類和檸檬的花粉):具有強壯身體、健胃、驅蟲之效。還有鎮靜、安眠的作用。
熏衣草花粉:有利尿、興奮作用。對胃和食欲不振也有良好的療效。
柳屬植物花粉、櫻桃花粉:含綠原酸較高,不僅能夠提高毛細血管的韌性和通性,而且能影響腎功能及通過垂體調節甲狀腺功能,防止血尿,維持蛋白質、脂肪、糖三大物質的代謝平衡。是一種補藥,具有鎮痛和制欲作用。
百里香花粉:能加速血液循環,有輕微的催欲作用,并能明顯地提高智力。還有和胸鎮咳作用。它還是一種抗菌劑。
迷里香花粉:能增強食欲,調節腸胃功能。
藍桉花粉:可以治療感冒和支氣管炎,還可退熱,有輕微的抗菌作用。還是一種補藥。
鼠尾草花粉:對人體的消化功能和腸功能均有作用,有發汗、調整月經、利尿等作用。
玫瑰花粉:有利尿之效,對腎結石有治療作用,有美容功效。
檸檬花粉:可治失眠。
歐洲栗花粉:能加速動脈血液循環,有益肝臟。
歐石南花粉:可治膽結石、前列腺等疾病。
洋樹花粉:可作鎮靜劑。
梅花花粉:有健腦,解毒,護膚之功效。
紫云英花粉:有化痰、益腎、散寒、通經活絡、提神益智、血液再生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