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位用葡萄牙語寫作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
相關資料:
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葡萄牙]若澤-薩拉馬戈 獲獎作品:《盲目》 獲獎原因:“由于他那極富想象力、 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復重溫那一段 難以捉摸的歷史!
葡萄牙作家若澤·薩拉馬戈
薩拉馬戈是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獲諾貝爾獎的葡萄牙作家,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銷售超過350萬冊,其中包括中文版的《修道院紀事》和《失明癥漫記》(《盲目》)。
薩拉馬戈1922年生于里斯本北部一個小村莊,由于經濟原因,還在念高中的他就被迫放棄了學業,輾轉于各個服務行業,最后一份體力工作是做焊機銷售員。1947年,他的第一部小說《罪惡的土地》出版,它讓薩拉馬戈一躍成為某文學雜志的編輯。真正令薩拉馬戈取得巨大成功的是1982年《修道院紀事》的出版。這是一個豐富的多義的文本,包含了對歷史、社會和個人的種種看法。最能代表薩拉馬戈創作風格的則是《里斯本圍困史》和令他奪得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盲目》。對專制制度始終如一的抨擊,使薩拉馬戈的很多小說讀起來都更像政治寓言。
他的無神論思想和強烈的左翼政治傾向,亦使他素來不受西
從寫作風格看來,《里斯本圍困史》的句子和段落像一個永無止境的滾動著的背景,允許過去和現在、小說和歷史在紙上被來回涮洗!睹つ俊穭t像一個失落、迷茫的寓言,道出了人類最丑陋的欲望和不可救藥的脆弱。
薩拉馬戈駕馭歷史的能力在《里斯本圍困史》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在書中,50多歲的老光棍、校對員雷蒙多·席爾瓦,用一個個“不”字,將葡萄牙首任國王阿方索一世在1147年請求十字軍的支援以趕跑莫爾人這一段陳舊的歷史,輕而易舉地改寫了。席爾瓦的膽大妄為使得同事們目瞪口呆,他的上司、比他年輕15歲的瑪麗婭·薩拉,也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敦促這位愛搗亂的校對員以惡作劇的方式講述具有他個人特色的里斯本的歷史。隨著他修正的歷史逐漸成形,他與薩拉的關系也在改變。
這就是薩拉馬戈別具一格的風格——句子和段落像一個永無止境的滾動著的背景,允許過去和現在、小說和歷史在紙上被來回涮洗。
很明顯,薩拉馬戈關注的是歷史的可改寫性,以及創造(made)與制造(made-up)令人驚訝的關系。
薩拉馬戈同樣關注理性和個人生存。1995年出版的《盲目》像一個失落、迷茫的寓言,道出了人類最丑陋的欲望和不可救藥的脆弱。
一位司機在繁忙的路口突然染上了盲眼病而無法動彈,一位“錯誤”的好心人開車送他回家,卻成了第二個犧牲品。眼科醫生聞訊趕來,成了第三個……疾病蔓延開來,城市一片混亂。于是,當局下令將所有的盲者都趕進一個廢置的精神病院,派武裝士兵把守,并開始開槍。此時,罪惡的因子也在幸存的盲者中萌芽,口糧被偷走,婦女遭強奸。所有的一切都落入一位婦女的眼中,她為了照顧失明的丈夫——牙科醫生——而偽稱自己也是瞎子。她帶領著七個陌生人行走在城市空曠的街道。這個奇怪的匿名團體——有先天盲人、戴黑眼罩的老人、戴黑眼鏡的少女、失去親人的男孩和流淚的狗——的結局和最終周圍的騷亂一樣離奇而又可悲……
對這部幫他戴上桂冠的杰作,薩拉馬戈如是說:“盲目并非真的盲目,這是對理性的盲目。我們都是理性的人,但是沒有理性的行為。如果我們做了,世界上就不會有饑餓!薄睹つ俊吩谖鞣绞澜缡艿蕉喾劫潛P!冻霭婕摇贩Q,“在最近幾年出版的任何文字的小說當中,《盲目》都是最具挑戰性、發人深思和令人亢奮的作品!
《圖書館新聞》稱,“使人想起阿爾貝·加繆的《鼠疫》……在這哲學與隱喻交融的環境中,只有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永恒的!薄都~約時報書評》認為,“……既非憤世嫉俗,也非沒有主見,而是……一種誠實地以智慧命名的品質。我們應該感謝它把如此寬廣的世界呈獻給讀者!薄犊茽柨怂埂穭t將其與奧威爾的《1984》、卡夫卡的《審判》及加繆的《鼠疫》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