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5日,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在中國的吉林省松原市誕生,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馬頭琴齊奏,由來自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2008名馬頭琴表演人員創造。
2008年7月15日對松原人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北京2008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在松原舉行。 2008名馬頭琴表演人員聚集在舉行火炬傳遞起跑儀式的的奧林匹克廣場上,和在場的所有人一起慶祝圣火的傳遞。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活動在圣火傳遞離開廣場繼續在市內傳遞后進行。 2008名馬頭琴表演人員齊奏了兩首曲子,即《我愛你,前郭爾羅斯》和《永恒的圣火》,齊奏持續了7分多鐘。所有參與齊奏的人都是熟練的馬頭琴演奏人員,年齡最大的表演者59歲,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他們為這次活動已經訓練了一年多了。 組辦方為了表達對北京2008奧運會的歡迎和祝福,特別選擇了2008名馬頭琴表演人員來打破他們自己于2006年創造的1199馬頭琴齊奏的紀錄。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現場見證了整個活動,當她宣布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誕生的時候,所有的參與者都大聲歡呼起來,他們非常高興能夠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北京2008奧運會成功的祝福。
關于馬頭琴: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游記》載,12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于宮廷樂隊。由于流傳地區的不同,它的名稱、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稱作“莫林胡兀爾”,而在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哲黑木、昭烏達盟則叫做“潮爾”。 還有“胡兀爾”、“胡琴”、“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隊內蒙古外,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