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賀蘭山巖畫幾乎包括了世界各國巖畫的所有內容,賀蘭山巖畫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被發現,八十年代開始進行系統調查,至今已發現單體圖案2萬幅。 據銀川市賀蘭山巖畫管理處顧問、研究員賀吉德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巖畫分布最廣、內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賀蘭山又是我國巖畫較集中的地區之一。賀蘭山巖畫內容非常豐富,幾乎包括了世界各國巖畫的所有內容,可歸為動物圖像、人面像、人體像、生活圖像、符號與圖案等五大類。其中人面像巖畫堪稱世界之最。
在世界環太平洋地區分布的11個國家和地區所發現的人面像巖畫,寧夏賀蘭山人面像巖畫數量最多,達879幅。還有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是,世界各地所發現巖畫中極少發現反映植物的巖畫,而在賀蘭山巖畫中,植物巖畫達38幅之多。自1997年國際巖畫委員會將賀蘭山巖畫列入非正式世界遺產名錄以來,我國學者、專家對賀蘭山巖畫的研究在不斷提升,政府和民間對巖畫保護的認識也在逐步提高,我國對巖畫的管理水平與學術研究水平得到了國際巖畫界同仁的認同。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我國目前巖畫研究和保護機構最多的省區,這里不僅有我國首個官方成立的巖畫保護機構--賀蘭山巖畫管理處,還有巖畫研究中心,寧夏大學和北方民族大學和寧夏社會科學院都設有巖畫研究機構。此次銀川國際巖畫工作交流會議暨首屆賀蘭山巖畫藝術節期間,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將賀蘭山巖畫管理處確立為中國巖畫中心教學實習基地。
令世界巖畫學界和研究人員感到高興的是,今年8月,世界上唯一以巖畫展示為內容的巖畫專題博物館將在賀蘭山巖畫保護區建成開館,該館建成后將成為寧夏第一個數字化博物館。建成后的博物館將集中展示巖畫、巖畫拓片、巖畫照片,介紹賀蘭山巖畫的特點、制作工藝等。同時,博物館將突出賀蘭山巖畫在世界巖畫中的重要地位,并通過展示巖畫中原始游牧民族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樂等生活場景,揭示遠古人類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