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最古老的星圖

        最古老的星圖

         

        星圖是人們觀測恒星、人事星空的一種形象記錄,根據其坐標位置我們就可以比較方便的認識天上的星星,因而,它的意義就好像我們平時用的地圖一樣。
            星圖的繪制。在我國又比較悠久的歷史。敦煌星圖大概繪制于唐代初期內容非常豐富。圖上共畫有1367顆星。圖形部分是按十二次的順序,從12月份開始延赤道上下連續分化成12幅星圖,最后是紫薇星圖。文字部分采用了《禮記·月令》和《漢書·天文志》中的材料。從圖文上看,這份星圖可能是一個古老的抄本。是世界上留存的古星圖中星數最多而又最古老的。


         

        相關資料:
         星圖
          star atlas
          星圖,是恒星觀測的一種形象記錄,它是天文學上用來認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種重要工具。
          星圖是不同于傳統地理圖集或者天體照片,也就是說,現在星圖是把夜空中持久的特征精確描述或繪制,例如恒星、恒星組成的星座、銀河系、星云、星團和其它河外星系的繪圖集;亦即是“星星的地圖”。
          古時的星圖最初只以小圓圈或一樣的圓點附以連線表示星官與星座,如敦煌星圖,后期才陸續加上標示黃道、銀道等等參考線。
          為了精確標定恒星與各類天體位置,在現今的較專業星圖上,一定標有赤經線、赤緯線、黃道與銀度并標示確切依據的歷元。而

        星點則以由大至小的黑點代表亮度的光暗(并附有星點亮度示意),星點旁標示其西方星名與星座界線,在簡單的或者索引圖上并標示有星座連線;星云與星團以輪廓界線或圖例標示;銀河則以虛線或淡白色(淡灰色)勾劃出來。
          要注意的是,一些顯著移動的天體如行星、彗星、小行星、月球是不會標示在星圖上的,除非是特別針對某些天象而標示繪制的。
          一般天文愛好者在城市尋找深空天體,只需要六至七等以上的星圖已滿足其需要(另外,一般初學星空辨認多以旋轉星圖為主,星點數不多以容易辨認星座與其內的主星);若需要較精確確定天體位置、尋找彗星或者一些需要較精確的特殊用途時,則需要有標示更暗恒星或深空天體的星圖。

        定義
         、賹⒑阈堑那蛎嬉曃恢猛队霸谄矫嫠鶚嫵傻膱D。公元940年前后繪制在絹上的“敦煌星圖”,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圖。宋代黃裳所作,于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建立的石刻“天文圖”,現存蘇州,也是流傳至今最早的星圖之一。
         、趯⑻祗w(恒星、星云、星系等)用廣角天體照相儀拍攝在天文照相底片上復制而成的圖,叫做“照相星圖”或“照相天圖”。
          星圖將天體的球面視位置投影于平面而繪成的圖﹐表示它們的位置﹑亮度和形態。它是天文觀測

        的基本工具之一。星圖種類繁多﹐有的用來辨認星星﹐有的用來證認某天體(或天象)﹐有的用來對比發生的變異等等。有的星圖只繪出恒星﹐有的星圖則繪出各種天體。按使用對象分﹐有的供天文工作者使用﹐有的供天文愛好者使用。近世出版的星圖按出版形式分為圖冊和掛圖。星圖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歷史
          十四世紀以前的星圖﹐只有中國保存下來。三國時代﹐吳國陳卓在公元270年左右將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觀測的恒星﹐用不同方式繪在同一圖上﹐有星1﹐464顆。此星圖雖已失傳﹐但從絹制敦煌星圖上可知其大概。蘇州石刻天文圖是根據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的觀測結果刻制的!缎聝x象法要》中所載星圖繪制于1088年﹐但所依據的觀測結果與蘇州石刻天文圖相同。望遠鏡發明以后﹐歐洲較早的星圖是赫維留所編《天文圖志》(1657~1690年)中的54幅星圖。赫維留的星圖經弗蘭斯提德重新修訂﹐于1725年再版﹐繪有2﹐866顆星。1863年出版的《波恩星圖》是早期著名的星圖。
          星圖上一般有坐標﹐大多數星圖用赤經﹑赤緯(見天球坐標系)。也有使用黃道坐標的黃道帶星圖﹐這種星圖對于觀測黃道光﹑對日照十分方便。也有使用銀道坐標的銀河星圖﹐用于研究銀河系恒星分布等。

        各種星圖的歷元也各不相同﹐如1900.0﹑1950.0﹑2000.0。有的星圖用不同顏色表示有關特征。此外﹐還有各種射電巡天圖﹐紅外﹑紫外﹑X和γ等波段巡天圖﹐以及各種氣體星云圖﹑星系圖集等等。
          1758年,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葉在搜索彗星時發現了金牛座的蟹狀星云。從那以后,他專門致力于觀測星云狀天體,發現了許多星云、星團和星系并匯成了梅西葉星表。在星表中,每個天體都用M做字頭再加以編號。如蟹狀星云為M1。表中所列天體共110個,亮度大多在10等以內,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都可以看到。現在天文學家使用的是《星云星團新總表》,簡稱NGC星表,表中包括星云星團星系7840個;還有NGC星表的補表,簡稱IC星表,包括星云星團星系5836個。梅西葉星表中的110個M天體是NGC和IC星表中的精華,也是天空中最壯觀最漂亮的天體。許多M天體是天文學家研究天體演化過程的活樣本。如,從M1星云獲得恒星晚期演化的寶貴信息,通過M8、M16、M42獲得恒星誕生過程的壯觀景像。

        作用
          星圖對天文學家們就像地圖對旅游者一樣極為有用,天空也有自己的網格系統來標量天體的位置,就像地球上的經緯線。還有一種使用了幾千年的認識天空的方法那就是記住星座或星群。地球旋轉時,天空像在沿著相反的方

        向旋轉。在兩極,天體由于觀察者所在的緯度不同而按相應不同的角度升起和落下。從赤道看去,天空中一切事物都是可見的,但在其他緯度,其中一部分事物常常會隱藏起來。天體四散分布,從地球上看去它們都包圍著地球。人們把它們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球體,稱為天球。天球上有網格,有南北極和赤道,它們都與地球上的各個部位相對應。比如天球的北極對應地球的北極。天球在我們周圍起伏延伸,而星圖卻是平的。這就意味著一些天體的位置會被歪曲。為了星圖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歪曲,天空被劃分成一個個部分,有點像把橘子切開后再壓平一樣。星圖中大小不同的圓點表示我們看到的天體的亮度,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表達。我們所看到的亮度并不表示天體距離我們是遠是近,或是大是小。使用星圖時將一端對著自己的頭頂,另一端對著南(北)地平線方向。星圖會告訴你此一時刻可以看到的天體有哪些。因為南北半球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同時因為靠近星圖底部的天體都處于地平線附近,可能因種種原因會看不到。所以在選用星圖時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緯度。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