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遺址是我國早期猿人階段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位于山西省芮城縣西北隅中條山之陽的西侯度村,西去合河遺址3公里,其地質時代為距今約一百八十萬年的更新世早期,是黃河流域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文化遺址,距今大約180萬年。
1961年至1962年,山西省博物館對西侯度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出土了一批人類文化遺物和脊椎動物化石。西侯度出土了一批燒骨材料,這個發現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距今一百幾十萬年前。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發現如此古老的燒骨。經發掘出土有動物化石,人工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和三棱大尖狀器,以及有切割痕跡的鹿角,這說明西侯度人已開始用石片加工制造工具,這是世界上最早用石片加工技術的標志。在文化層中還出土有若干燒骨,這是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發現如此古老的燒骨,這個發現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距今一百幾十萬年前。一九八八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根據發掘的脊椎動物化石考證,當時的哺乳動物絕大部分種類是草原動物,有中國長鼻三趾馬、三門馬、山西披毛犀、步氏羚羊、粗狀麗牛、步氏鹿、納瑪象等20余種。由此可知當時西侯度一帶應為疏林草原環境。根據鯉鰓蓋骨判斷,這里的鯉超過半米,因此,西侯度附近當時應有廣而深的穩定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