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站是太空中最大的建筑。該建筑將于2004年竣工,它長為79.9米,翼展為108.6米,重達456噸。它將由44次發射來完成,是目前最大的國際太空工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巴西及11個歐洲國家參與了此項工程。
相關資料:
國際太空站,是以美國為首,聯合俄羅斯、歐洲空間局的11個成員國、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個國家共同建造并運行的大型軌道設施。1998年11月20日,太空站的第一個組件,即俄羅斯研制的“曙光”號多功能艙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成功發射,標志著這項始于1984年的國際太空站計劃進入了在軌組裝階段。1998年12月4日,國際太空站的第二個組件,即美國的“團結”號節點艙由“奮進”號航天飛機載入太空,并于當月6日成功地完成與“曙光”號多功能艙的對接。
設計中的國際太空站長108米,寬88米,覆蓋范圍約為兩個足球場那樣大,是人類迄今在軌裝配的最大一個空間設施。它由64個大型組件組成,這些組件將由美國的航天飛機、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分批送入太空。被送入軌道的組件將通過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完成對接與互連。據官方估計,國際太空站建設完成約需6年時間,共進行45次發射,總耗資將達294億美元。國際太空站在建成后,總重量將達423噸,密封艙容積達1202立方米,與兩架波音747飛機的容積相當,可供6至7人長期在站上工作。建成后的太空站晚上掠過天空,將像鉆石般晶瑩剔透。比它大,且更容易看到的天體只有月球和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