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口附近,這里6月飛雪,一天四季,氧氣含量只有內地平原地區的一半,最低氣溫達到零下30多攝氏度,坐落著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全長1686米的昆侖山隧道。昆侖山隧道已于2002年9月25日貫通,現正在做防水保溫工作。
昆侖山高大雄偉,橫貫亞洲中部,被稱為"亞洲脊柱""龍脈之祖"。昆侖6月飛雪,盛夏時節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昆侖山隧道地處高原多年凍土區,地質結構復雜,自然條件嚴酷,隧道穿越多條斷裂帶,進口處有厚層地下冰,出口處為亂石堆積體,中間有裂隙水、地下水、融凍泥流等,被稱為高原地質的“萬花筒”。
據了解,當初在修建昆侖山隧道的時候,由于缺氧,施工人員背著5公斤重的氧氣瓶,邊吸氧邊工作,一年光氧氣就能消耗12萬瓶。
相關資料:
奮戰在這里的青藏鐵路建設者們,冒著青藏高原嚴酷的自然環境,修筑這條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據負責昆侖山隧道建設的中鐵五局四公司總工程師葛世進介紹,在凍土區進行隧道施工比在平原地區施工難度大得多。
葛世進說,每到夏季,隧道內部溫度上升,有時達7攝氏度左右,在這樣的溫度下凍土容易融化,洞內時有冰渣掉下來,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為了防止和減小凍土病害對隧道穩固
性能的影響,在昆侖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比平原地區多一倍的工序。在平原地區隧道施工只需在錨噴支護后,外加一層混凝土即可,但在凍土地區隧道施工,還需要設兩道防水層和一道保溫板,起到防水保溫作用,最后再襯砌一道混凝土。這就相當于給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衣,有效地解決了凍土隧道施工難題。中鐵五局四公司項目部副經理董顯葦說,由于海拔較高,含氧量低,大家都感到記憶力下降!坝袝r想著去辦一件事,可一會兒全忘了,于是我們就把要做的事全記在本子上,或者讓其他同志提醒自己。” 他幽默地說,在這里就連機器也缺氧,一臺空壓機在平原地區可以帶8臺鉆機,但在這里只能帶4臺了。
為了保障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中鐵五局四公司規定四小時輪班作業制度,每天向隧道內的工人提供足量氧氣,并定期檢查隧道內的空氣質量。在昆侖山隧道口,記者看到一條黃色的通風管道猶如一條緞帶橫貫隧道,這條緞帶將隧道外的新鮮空氣源源不斷輸入隧道內,確保了隧道施工的氧氣含量。他們還將急救中心設在隧道口,并在工地建立了一座高壓氧倉,員工宿舍也配備了氧氣瓶。同時,每季度對職工體檢一次,如發現身體不適者,立即送到格爾木治療。
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全長1686米的昆侖山隧道(6月18日攝)。歷經長達五年的艱苦奮戰,十萬筑路大軍在“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挑戰生命極限,揮灑萬丈豪情,攻克多年凍土,保護生態環境,創造出一個個雪域奇跡,寫下中國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精彩一筆:青藏鐵路建設者憑借超人的吃苦精神、堅強毅力和現代科技打造出九大“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