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世界最危險城市——巴格達

        世界最危險城市——巴格達

         

        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近來連續不斷的襲擊、綁架、暗殺以及恐怖爆炸事件,讓巴格達安全形勢急轉直下,就連市政府大門外都是戒備森嚴,官員出行必須由聯軍車輛護送。前一段時間已經開始復蘇的經濟活動和重建進程再度中斷,外商又紛紛撤出了巴格達,有西方媒體甚至稱目前的巴格達是“最不適宜居住的城市”。戰爭使巴格達變得千瘡百孔,城市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失業率居高不下,老百姓只能勉強維持溫飽。

         

        相關資料:

          巴格達 (Baghdad)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省省會,伊斯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舊譯“報達”、“八哈塔”。位于國土中部,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公里。面積860平方公里,人口530萬(1988)。市區主要部分在河東,稱為“魯薩法”(al-Rusafah),河西部分稱為“卡爾赫”(al-Karkh),東西兩岸之間有5座大橋相連。公元前18世紀巴比倫《漢穆拉比法典》提到巴格達(意為“天賜”)為一重鎮。755~762年,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曼蘇爾下令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始建新城,歷時4年,耗資480多萬迪爾汗。命名為“和平城”(Madinahal-Salam),作為阿拉伯帝國都城。城為圓形,故有“團城”之稱。城分外城、內城和紫禁

        城3層,有3道城墻。以紫禁城為圓心,城墻構成3個同心圓。城墻各有等距離的4道城門,4條大街從中心區伸向城門,形似車輪輻條。紫禁城內有皇宮、官邸、清真寺、圖書館、花園等。773年,曼蘇爾又在城郊另建1座宮殿“永恒宮”(Qasr al-Khuld),并在河東岸為皇太子建營壘、府邸和清真寺,河東西兩岸用浮橋連接,互為犄角之勢。8世紀中期至9世紀,在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和馬蒙執政時,擴建巴格達城,廣建清真寺、宗教學校、圖書館、天文臺、客棧、驛館、市場、澡堂及市政交通設施,使該城進入全盛時期,成為哈里發帝國的政治、經濟、貿易、文化和宗教中心。經濟繁榮,交通四通八達,商賈輻湊云集,市場店鋪林立,并設有專賣中國絲綢、瓷器等商品的市場。學者薈萃,文化昌盛。830年,哈里發馬蒙在巴格達創建國家學術研究機構“智慧館”,聚集不同民族及宗教信仰的著名學者,將希臘、波斯、印度等國的古典著作加以收藏、整理并翻譯成阿拉伯文,促進了阿拉伯科學文化的發展。9~11世紀,巴格達伊斯蘭學術方興未艾,蘇菲派、穆爾太齊賴派、艾什爾里派及阿拉伯語言學派的學術活動十分活躍,各派別的學者在宮廷的贊助和庇護下,著書立說,在古蘭經學、圣訓學、教法學、凱拉姆學及文學藝術方

        面均作出了重大成就。據載,巴格達曾建有30多所各類宗教學校,其中于11世紀塞爾柱朝首相尼扎姆·穆勒克建立的尼采米亞大學和13世紀哈里發建立的穆斯坦綏里耶大學最為著名,曾培養出大批著名學者和官吏。同開羅、科爾多瓦并稱為伊斯蘭世界三大文化名城。1258年和1401年,巴格達曾遭蒙古旭烈兀和帖木兒軍的兩次洗劫,大量建筑古跡文物遭到摧毀。后置于伊兒汗國和帖木兒帝國統治下。1534年被奧斯曼帝國軍隊攻占。1917年被英國殖民軍占領。
          1921年,伊拉克宣布獨立,定都巴格達,現發展為現代化的城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商業、交通和文化的中心。市區現代化建筑和古老建筑遺風共存,交相襯托。據史載,巴格達曾建有560多座清真寺,現有清真寺100多座,著名的有卡茲米耶清真大寺、伊瑪目·阿德哈姆清真寺、阿卜杜勒·卡迪爾·吉拉尼清真寺等。城內有多所大學(包括宗教大學),其中著名的有古老的穆斯坦綏里耶學院。有阿拔斯宮、伊拉克博物館、伊斯蘭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古跡。在統一公園屹立著阿拉伯歷史名人大型石像,在薩阿敦大街和艾布·努瓦斯大街各矗立著取材于《一千零一夜》故事人物的大型銅塑像。鬧市區有一座構思奇巧的無名英雄紀念碑。近10多年來,巴格達新添了許多

        現代化建筑,著名的有國王費薩爾一世陵墓、白宮(政府賓館)、共和宮、國際會議中心大廈、巴比倫飯店等。
          人們通過巴格達南90公里處的巴比倫古城遺址,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元前3000 多年強大的巴比倫帝國的風采。它創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筑造了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以及傳說中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它還首先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實行7日一周制,創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并率先使用陶盤作餐具。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巴格達又迎來了它的第二次輝煌,作為帝國的首都,它對古希臘、波斯、中國和印度的各種科學和文化兼容并蓄,創造了不朽的文明。伊拉克現存的烏爾城遺址、亞述帝國遺址和哈特爾城遺址等,就是其古代燦爛文明的鮮明寫照。
          戰爭作為人類社會的極端手段,對于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歷來缺乏應有的尊重。自1991 年的海灣戰爭以來,美英等國的轟炸殃及了許許多多的伊拉克古跡,巴格達城外的泰西封拱門就是一例,這一世界級的文明遺址慘遭毀容,現已岌岌可危。更嚴重的是,在海灣戰爭后,偷盜失去保護的文物成了制裁狀況下的生財之道,各省的博物館都遭洗劫,為躲避轟炸而存放在那里的珍貴文物和史料被席卷一空。如今,在國際文物走私市場,可以看到難以計數的伊拉克文物在兜售。由此可見,長期戰亂不僅毀了伊拉克的國計民生,也毀了大量人類文明的無價之寶。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