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不同城市的居民數量是挺費勁的一個事兒,因為每個城市定義的居民范圍都不一樣,有的僅僅包含市區,有的連郊區和郊縣也算上。單按城市中的居民算,漢城以1032萬位居榜首。漢城,現稱“首爾”,韓國的文化金融首都首都,新行政首都為世宗(Sejong)。漢城(首爾)位于朝鮮半島的中心,東經126度,北緯37度的地方。不過算上整個地區的話,漢城的2000多萬人就要排在東京-橫濱、墨西哥城和圣保羅之后了。
相關資料:
2005年1月,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于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后,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后,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漢城全市被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和丘陵所環繞,市區的40%是山地和河流。整座城市北部地勢較高。北漢山、道峰山、鷹峰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東北部有水落山、龍馬峰,南部有官岳山、三圣山、牛眠山等,東南部和西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形成了首爾的外廓。城市的西南部為金浦平原。城中部由北
漢城(首爾)是大韓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漢城(首爾)位于朝鮮半島中部,漢江下游,距朝鮮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漢江流經市區,將首爾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個部分。
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定都于此地,修建了慰禮城,形成了首爾的雛形。經過發展和擴大,1068年首爾具備了城市規模,被稱為南京。朝鮮王朝于l394年遷都至此,稱之為漢城府,直到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時,漢城改稱“京城(日:Keijo,韓:Kyungsung)”。1945年日本投降,韓國光復,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決定以首爾為首都。
漢城(首爾)面積為605.4平方公里,人口1058萬,占全國總人口的39%。
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開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漢城進入了迅速發展的經濟起飛階段。漢城的國民生產總值占韓國的35%,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這里的金融和商業批發業非常發達,全國24家銀行中除10個地方銀行外均在漢城。漢城的工業主要有紡織、化工、機械、電器和食品等,共有制造業企業一萬五千個,占全國企業總數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