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朝鮮擁有12萬特種兵 為世界之最

        朝鮮擁有12萬特種兵 為世界之最

         

        駐韓美軍司令拉伯特13日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朝鮮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12.2萬多名特種兵部隊,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非對稱威脅因素!

        拉伯特根據美中央情報局(CIA)和國防情報局(DIA)的推測表示,朝鮮擁有能裝載核武器級,并能射到美國本土部分地區的未進行試射的彈道導彈技術。 
         
        拉伯特表示:“為了消除來自朝鮮的導彈威脅,有必要增加部署在韓國的改良型愛國者導彈數量。”他強調說:“為了提高精確攻擊能力,衛星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聯合直接攻擊炸彈(JDAM)和改良型常規空中發射的巡航導彈(CALCM)及標槍導彈、地獄火導彈、反坦克導彈等都是朝鮮半島戰場所需要的武器!彼f:“駐韓美軍正在資助開發不管敵人躲在哪里都可進行攻擊的熱壓武器和裝載AP彈的戰術導彈!币源斯_表明美軍致力于開發能進攻朝鮮強大的地下設施的武器。


        關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簡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語: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
          簡稱為朝鮮(DPRK),面積122762平方公里。是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相鄰。
          1910年8月,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

        民地。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北、南半部,朝鮮半島從此處于分裂狀態。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道加入聯合國。
          其他稱謂
          港澳民間習慣稱其為“北韓”。
          臺灣的官方稱謂是“朝鮮人民共和國(北韓)”,但臺灣民間習慣稱其為“北韓”。
          日本的官方稱謂是“北朝鮮”(日語假名:きたちょうせん);
          韓國稱其為“北韓”;
          歐美、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習慣稱其為“北韓(英語:North Korea;法語:Corée du Nord)”。
          國名由來
          朝鮮作為我國近鄰為國人熟悉,但對于其國名的由來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公元1世紀前后,朝鮮半島上出現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10世紀時,高句麗王朝改國號高麗,系“山高水麗”之意。14世紀末,高麗三軍都總監使李成貴建立了李氏王朝,逐改國號為“朝鮮”,原意是“早晨清新的國家”。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于1897年采用古稱“三韓”,改國號為“大韓帝國”〕。隨著二戰后南北分立,南部稱“大韓民國”,簡稱“韓國”;北部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國名。

        【基本概況】
         

        地理概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領土面積為122762平方公里。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端,北部主要與中國接壤,東北端與俄羅斯有陸地邊界,南部隔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相鄰。朝鮮東面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面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朝鮮海岸線全長約60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12℃,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米。
          朝鮮最高峰是白頭山(海拔2750米),北部多為山區,東北地區多深狹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耕地面積占13.9%。中朝界河鴨綠江是朝鮮最長的河流,位于朝鮮東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的長津湖是朝鮮最大的湖泊。朝鮮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開城、西北部的新義州、東部的元山和咸興以及東北部的清津。
          
          國旗
          朝鮮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中間是一條紅色的寬帶,上下各有一藍邊,在紅色和藍色之間是白色的細條。在紅色寬條中的靠旗桿一側有一白色圓地,內有一紅色五角星。紅色寬條象征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斗爭的精神,白色象征朝鮮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藍窄條象征團結、和平,紅五角星象征革命傳統。
          國徽
          朝鮮

        國徽呈橢圓形。由紅色綬帶束扎的稻穗構成橢圓形圖案,頂間一顆光芒四射的紅五角星,其下有朝鮮革命圣地白頭山。國徽中間為水壩、水電站、高壓輸電線架等圖案,底部的紅色飾帶上用朝鮮語寫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紅五星象征革命,水電站和稻穗分別象征工人、農民、紅色綬帶束扎在國徽周圍象征團結和勝利。
          國歌
          《愛國歌》。創作于1947年,歌詞作者為詩人樸世永(1902年—1989年),作曲為音樂家金元均(1917年—2002年)。朝鮮在2007年5月30日對國歌重新譜曲,加強了推進感,使整個樂曲更加有層次,聽起來更加激昂雄壯。
          國花朝鮮國花金達萊
          木槿花,朝鮮稱為“木蘭”,韓國稱為“無窮花”。其寓意是長久開放的花,象征長久的繁榮、喜悅、幸福。
          國慶日
          9月9日(1948年)
          人口
          2314.9多萬(2005年)。全國為單一的朝鮮族,通用朝鮮語。
          
          首都
          平壤(Pyongyang),人口約200多萬。下設18個區、4個郡。年平均氣溫9.7℃。
          主要節日
          1月 1日 元旦
          2月16日 金正日花節:偉大領導者金正日誕辰紀念日(1942)
          4月15日 太陽節: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誕辰紀念日(1912)
          5月 1日 國際無產階級勞動節(1890)
          8月15日 祖國解放紀念

        日(1945)
          9月 9日 國慶節(1948)
          10月10日 朝鮮勞動黨建黨紀念日(1945)
          12月27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節(1972)

        【歷史發展】
          史前朝鮮
          根據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于公元前5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韓國和朝鮮史學家猜想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北部而衍變而來。
          傳說時期
          根據神話傳說,朝鮮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根據傳說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后代檀君王儉在現在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
          前三國時代
          前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北部及中國東北分布著扶余國。扶余國從公元前2世紀立國到公元494年東扶余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高句麗和古朝鮮的百濟的王室都是來自扶余人。公元前108年衛氏朝鮮被中國消滅,中國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后被高句麗所滅。
          在朝鮮半島南部,由土著部落形成幾個部

        落聯盟,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后來馬韓統一三韓。
          三國時代
          進入4世紀以后樂浪郡被高句麗占領。同時南部的百濟、新羅利用中國勢力退出半島的時機發展自己的勢力。百濟完全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并為新羅、慕韓、辰韓等數國。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三國時期”。位于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是這一時期半島的霸主。據好太王碑的記載,高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成服于高麗,并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百濟(前18年-660年)是朝鮮半島古代西南部的國家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并且在3世紀末完全統一了馬韓54國。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并向日本傳播。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
          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則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唐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于公元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于當年9月攻克平壤,并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后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臺。676年,由于出現反抗以及唐朝還要防御突厥的威脅,唐軍從百

        濟故地撤退并將該地轉交新羅,新羅最終得以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后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于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后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并稱為“朝鮮后三國時期”。新羅在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高麗王朝
          918年,后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后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臺,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占領濟州島,結束抗蒙古戰爭。
          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

        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并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古裝韓劇【黃真伊】劇照朝鮮王朝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但他卻從鴨綠江邊回兵占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采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占領平壤。中國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后都壯烈犧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歷援朝戰爭”。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占朝鮮,國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1863年國王哲宗死后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即位,史稱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并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

        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1882年由于閔妃外戚閔謙鎬克扣軍餉,朝鮮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中國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是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于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于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陸,并發動壬午事變,占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后朝鮮停止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1895年4月,清朝戰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承

        認朝鮮是自主之國,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后。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國。1904年,日俄戰爭后,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韓合并條約》,正式吞并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韓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退位,擁立純宗。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民族語言,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子在今日漢城鐘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并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引起國民的反抗,并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后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后,三處臨時政府并于上!按箜n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中華民國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
          1

        939年上海淪陷后,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于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并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于次年返國。從1932年起,朝鮮共產黨人金日成領導的游擊隊在中國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活動。金日成抗日部隊曾在1937年占領朝鮮北部的普天堡鎮,1941年被迫退出到蘇聯。
          現代
          1945年2月,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蘇英中4國共同托管;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和蘇聯隨即改變計劃,商定以北緯38°為在朝鮮半島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三八線,即北緯38°)。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起初一路勝利,將韓國軍隊壓制到釜山一帶,于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軍面臨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并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在這時中國也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始

        幫助朝鮮。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后,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軍隊同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并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于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

        【政治制度】
          憲法
          1998年9月,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十一屆一次會議1972年頒布、1992年修訂的憲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補充。新憲法寫入了擁戴已故國家主席金日成為“永遠的國家主席”的內容;政府改稱內閣(原稱政務院);改最高人民會議常設會議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刪除“國家主席”一節,撤銷原國家權力最高領導機構中央人民委員會;規定國防委員會為“國家主權的最高軍事領導和全面管理國防的機關”。經濟方面,在強調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民族自立經濟的同時,加入了“獨立核算”、“運用經濟杠桿”、允許集體單位從事外貿、鼓勵機關、企業、團體同外國的法人或個人進行企業合營和合作等內容。在公民權利方面新增了“保護著作權、發明權、專利權”、“公民有居住和旅行的自由”等內容。
          議會
          最高人民會議,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議員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

        5年。2003年9月第十一屆最高人民會議選出議員687名。會議由議長主持,現任議長崔泰福。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為金永南,2003年9月當選。
          國防委員會
          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和全面管理國防的機關,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向最高人民會議負責,任期5年。國防委員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委員組成。委員長統率、指揮全國一切武裝力量,并全面領導國防工作。委員長金正日,第一副委員長趙明祿、副委員長李用茂。
          國家元首
          金日成(已故)為"永遠的國家主席"
          金正日為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金永南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對外代表國家,與外國元首互換賀電、賀信,接受外國使節遞交的國書。
          政府
          內閣,國家行政執行機關和全面管理國家的機關,任期5年。本屆內閣2003年9月選出,主要成員:總理金英日(2007年4月當選),副總理郭范基、盧斗哲、全勝勛。
          司法機構
         。ㄒ唬⿲徟袡C關
          有中央裁判所、道(直轄市)裁判所、人民裁判所(基層法院)和特別裁判所。中央裁判所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所長由最高人民會議任命,任期5年。現任所長金炳律,200

        3年9月任職。
         。ǘz察機關
          有中央檢察所,道(直轄市)、市(區)郡檢察所和特別檢察所。中央檢察所是國家最高檢察機關,所長由最高人民會議任命,任期5年。現任所長李吉松,2003年9月任職。
          主要政黨
          (一)朝鮮勞動黨
          執政黨,前身為朝鮮共產黨,成立于1945年10月10日,1946年8月28日與朝鮮新民黨合并為朝鮮勞動黨,1949年6月29日與南朝鮮勞動黨合并。建黨紀念日為1945年10月10日,現有黨員400多萬。該黨目標是實現“全社會主體思想化,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該黨在中央設中央委員會,在各道、市、郡設相應黨委員會,在基層單位設基層黨委員會。總書記金正日,1997年起任職。
          (二)朝鮮社會民主黨
          原名朝鮮民主黨,成立于1945年11月3日,由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中小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農民和基督徒組成。1981年改稱現名,黨員3萬多人。委員長金英大,1998年8月當選。
         。ㄈ┨斓澜糖嘤腰h
          成立于1946年2月8日,主要由信奉天道教的農民組成。委員長劉美英,1993年7月當選。
          此外,朝鮮還有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等社會團體、組織。

        【主要領導】
          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7人)
          金正日(66歲,朝鮮黨和國家最

        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42年2月生。1960-1964年在金日成綜合大學學習。1964年起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工作。1973年9月當選黨中央書記,翌年2月當選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80年10月在朝鮮勞動黨六大上當選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和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0年5月任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1991年12月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92年4月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稱號。1993年4月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1997年10月出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1998年9月和2003年9月再次被推舉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金永南(80歲,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1928年生于平壤市。1961年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國際部副部長。1963年9月任外務省副相。1970年當選勞動黨中央委員。1972年任黨中央國際部部長。1974年被選為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候補委員,1978年升任委員,1980年當選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局書記。1983年12月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1998年9月和2003年9月兩次當選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
          
          樸成哲(95歲,慶尚北道慶州市人,1913年9月2日-2008年10月28日,朝鮮老一輩領導人,“金日成同志的親密戰友”因病逝世。195

        9年10月任朝鮮外務相。1962年10月任人民軍第5軍團長、中將軍銜。1976年4月任政務院總理,1976年4月當選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1991年8月任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議長,1998年9月任最高人民委員會常任委員會名譽副委員長。)
          金英柱(金日成幼弟,歷任勞動黨政治局委員、書記局書記、中央組織指導部長、國家副主席、最高人民委員會常任委員會名譽副委員長。)
          桂應泰(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分管治安工作的書記局書記,2006年11月23日去世,享年81歲。)
          全炳浩(82歲,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分管軍需工作的書記局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大將)
          韓成龍(85歲,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分管外交工作的書記局書記)
          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7人)
          金鐵萬(90歲,朝鮮目前仍然在世的僅有的幾位老游擊隊員之一,大將,第二經濟委員會即國防工業委員會委員長)
          崔泰福(78歲,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局書記、最高人民會議議長)
          崔永林(79歲,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候補委員、前中央檢察所所長,現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秘書長)
          洪成南(79歲,1929年10月2日出生于平安北道定州郡?茖W技術專家。歷任化學工業部長、重工業部部長。1973年9月任副

        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長,1980年10月當選朝鮮勞動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82年11月任平安南道勞動黨責任秘書,1986年12月當選勞動黨政治局委員,1987年10月—1988年2月任政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長,副總理任至1997年2月。1997年2月-1998年8月任政務院代總理。1998年9月5日出任朝鮮內閣總理。2003年9月總理卸任后任咸鏡南道黨責任秘書。)
          楊亨燮(83歲,金日成的堂妹金申淑的丈夫,現任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副委員長)
          洪錫亨(前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長,現任咸鏡北道道委書記)
          延亨默(1931年11月3日-2005年10月22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1988年12月12日-1992年12月11日任朝鮮總理。自1968年起在朝鮮勞動黨內擔任黨中央副部長、部長、書記等職。從1975年起先后擔任朝鮮政務院副總理、第一副總理和總理職務。1998年,延亨默擔任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并于2003年9月當選為副委員長,在國防委員會中排名僅次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和第一副委員長趙明祿。)
          朝鮮勞動黨中央中央書記局書記(8人)
          全炳浩(82歲,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分管軍需工作的書記局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大將)
          韓成龍(85歲,朝鮮

        勞動黨政治局委員、分管外交工作的書記局書記)
          桂應泰(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分管治安工作的書記局書記,2006年11月23日去世,享年81歲。)
          崔泰福(78歲,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局書記、最高人民會議議長)
          金國泰(84歲,朝鮮開國功臣、副總理金策之子,1924年生,1963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出任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副局長,1992年出任分管干部工作的書記局書記,金日成高級黨校校長。)
          鄭河哲(79歲,1950年畢業于金日成綜合大學哲學系,1973年5月任《勞動新聞》評論室主任,1990年2月任中央廣播委員長,2000年8月任勞動黨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次年9月兼任分管宣傳工作的書記局書記)
          金仲麟(84歲,分管工會、文體、科技工作的書記局書記)
          金己男(82歲,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的兄弟,分管韓國工作的書記局書記,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副委員長)
          朝鮮國防委員會
          金正日(66歲,朝鮮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42年2月生。1960-1964年在金日成綜合大學學習。1964年起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工作。1973年9月當選黨中央書記,翌年2月當選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80年10

        月在朝鮮勞動黨六大上當選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和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0年5月任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1991年12月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92年4月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稱號。1993年4月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1997年10月出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1998年9月和2003年9月再次被推舉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趙明祿(80歲,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兼人民軍總政治局長,次帥) 
          延亨默(1931年11月3日-2005年10月22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1988年12月12日-1992年12月11日任朝鮮總理。自1968年起在朝鮮勞動黨內擔任黨中央副部長、部長、書記等職。從1975年起先后擔任朝鮮政務院副總理、第一副總理和總理職務。1998年,延亨默擔任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并于2003年9月當選為副委員長,在國防委員會中排名僅次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和第一副委員長趙明錄。)
          李用茂(85歲,又名李要武、李勇武,1923年生,朝鮮平安南道人。1970年11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1974年2月至任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上將,1974年6月當選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1977年由于無視黨的政策被解職。1985年1月任兩江道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1989年2月

        任社會安全部政治局局長(政委),1991年12月任交通委員會委員長、政治局長。1998年9月當選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晉升人民軍次帥。)
          金永春(72歲,1936年出生于平壤,萬景臺革命學院畢業。1986年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1992年4月晉升人民軍大將,1993年10月任軍需動員総局局長,1994年3月任人民軍第6軍團長,1995年10月晉升人民軍次帥,并出任人民軍總參謀長。2006年4月晉升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
          金一哲(75歲,又名金益鉉,1933年出生,朝鮮平壌市人。萬景臺革命學院和大連海軍大學畢業。 1962年10月任人民軍第5軍團長、中將軍銜。1980年10月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85年8月晉升人民軍上將,1992年4月晉升人民軍大將,1997年4月任人民武裝力量部第一副部長,并晉升人民軍次帥,1998年5月當選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兼人民武力相。2003年9月當選國防委員會委員。)
          全炳浩(82歲,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分管軍需工作的書記局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大將)
          崔龍洙(內閣人民保安相,因參與張成澤宗派活動,作為其親信的崔龍洙在出任人民保安相一年后即被撤職)

        【經濟概況】
          自然資源
          朝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礦產300多種,其中有用礦

        200多種。石墨、菱鎂礦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和煤、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儲量豐富,其中,位于咸鏡北道中朝邊境地區的茂山鐵礦已探明儲量50多億噸,可開采量30億噸。水力和森林資源也較豐富。
          經濟簡史
          1945年以前,朝鮮一直是以農業為主的典型農業生產國。1945年8月15日光復后,經濟發展逐漸向工業生產轉移。1946年3月頒布土地改革法,8月實行產業國有化,1947-1948年實行了兩個國民經濟一年計劃。 1950-1953年爆發的朝鮮戰爭,使朝鮮經濟遭到嚴重破壞。1954-1956年朝鮮經歷了戰后經濟恢復時期。1957年實行第一個5年計劃,并于1958年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各地掀起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千里馬”運動;1961年開始改革管理體制,建立了大安工作體系、新的農業領導體系和計劃的一元化體系。第一個7年計劃始于1967年,中間有一個6年過渡計劃(1971-1976年), 第二、第三個7年計劃分別始于1978年和1987年。
          這一期間,朝鮮在逐步建立、充實工業生產基礎的同時,注重發展社會主義民族經濟, 積極推進發電廠(站)建設、企業改擴建工程, 推進了沙里垸鉀肥聯合企業等重要項目的建設;為在短期內解決住房問題,平壤市大力

        建設統一大街,在1990年一年內興建了3萬套現代化住宅;興修了2000公里水渠,把大同江和禮成江、鴨綠江和大寧江連成一個大灌溉網,解決了西部產糧區農田的灌溉問題。
          經濟近況
          朝鮮于1991年底設立了第一個經濟特區——羅津先鋒自由經濟貿易區(后改稱羅先經濟貿易區)。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朝鮮稱之為“苦難行軍時期”),連年自然災害和國際環境惡化,使朝鮮經濟遇到暫時性困難。近年來,朝鮮大力推行種子、馬鈴薯、雙季作物、油類作物等農業種植,實施了平整土地、治理江河、興修水利等工程。2003~2004年,朝鮮先后完成了江原道、黃海南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和平壤、南浦兩市的土地平整及156公里長的價川至臺城湖水渠工程。積極興建各種類型的電廠 (站)、對鐵路和工礦企業特別是輕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并實施了平壤市上水道改造、光纜鋪設和城市整修以及公路維修和新建等工程,同時建成3000噸水上浮動船塢,維修和新建公路2000多公里。2005年,總長270公里、流經6個市、郡的白馬-鐵山灌渠竣工,130余個項目實現現代化改造,1600多家工礦企業提前完成全年生產計劃,糧食獲得豐收。
          2005年,朝鮮完成國家預算收入計劃的100.8%,比上年增加16.1%,國家預算支出完成

        計劃的104.4%。2005年,國防開支占國家預算支出總額的15.9%,用于發展國民經濟的開支占41.3%;對農業部門的支出比2004年增加32.5%。2006年,朝鮮國家預算支出總額比2005年增加3.5%。
          目前,朝鮮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在“先軍政治”的指導下,奉行優先發展國防工業,同時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的經濟路線,著力改造電力、煤炭、金屬工業和鐵路運輸等國民經濟四大先行部門。2002年7月以來,朝鮮陸續實施了一系列經濟管理改善措施,先后對工資、物價、匯率等進行了大幅調整,賦予企業更多自主經營權,并設立了開城工業區、金剛山旅游區等。這些措施,對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并使朝鮮經濟在近幾年始終保持恢復性增長。朝鮮的工業以采礦、電力、機械、冶金、化工、紡織等為主。農業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產量各占糧食總產量的一半左右。主要港口有清津、南浦、元山、興南等。主要出口鋼鐵、有色金屬、人參、紡織品和水產品等,進口產品主要有石油、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紡織產品等。主要貿易對象為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東南亞國家等。
          商業服務
          朝鮮的商業幾乎全部由國家計劃控制。商店分為便民店,國營店和外匯商店。外匯商店出售各種進口商品,包括食物、家

        具、電器等。外匯商店只接受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種貨幣。經濟改革后,外匯商店的美元標價全部改為歐元,但仍可使用美元。外國人在朝鮮使用朝鮮元(KPW)需要出示外匯兌換證明。朝鮮的國營商店全部是本國產品,經常缺貨。朝鮮便民店的東西則多數從中國進口。在朝鮮,在便民店以外的商店里購物的人很少。

        【文化教育】
          朝鮮的文藝方針政策
          1、提倡文藝革命化。
          朝鮮強調:文藝必須為朝鮮革命現實服務,必須具備民族形式和社會主義的內容。社會主義的內容就是革命的內容、階級的內容;民族形式就是朝鮮人民喜聞樂見的、合乎朝鮮人民風俗習慣的形式。
          2、提倡文藝大眾化。
          金正日指出,要采取發動群眾的方法發展文學藝術,實現文學藝術的大眾化。即讓全體人民都積極參加文學藝術活動,要求人們都會寫文章、畫畫,會作曲、唱歌、彈奏樂器、跳舞。
          3、提倡發展“革命的軍人文化”。
          金正日于1995年提出了“先軍政治”,并將此定為治國模式。在“先軍政治”的要求下,朝鮮大力發展“先軍文化”,強調人民軍隊不僅是保衛祖國和建設強盛大國的主力軍,而且要在文化領域發揮創造者和傳播者的作用。
          4、突出文化藝術的政治功能,特別是音樂、歌曲的特殊作用。金

        正日指出,歌聲高亢的地方就有革命的勝利,要建立朝鮮式的音樂哲學、音樂政治。
          朝鮮的文化藝術
          1、舞臺藝術。
          朝鮮的各種藝術團體很多,20世紀70年代是朝鮮文化藝術創作的繁榮期。朝鮮文化藝術工作者先后創作、改編、演出了《賣花姑娘》、《血!、《密林啊,請你告訴我》、《黨的好女兒》、《金剛山之歌》五大革命歌劇和《城隍廟》、《血噴萬國會》、《女兒來信》、《三人一黨》、《慶祝大會》五大革命話劇,以及當時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一批朝鮮電影,如《摘蘋果的時候》、《鮮花盛開的村莊》等。
          主要藝術團有血海歌劇團、萬壽臺藝術團、人民軍協奏團、人民軍國家功勛合唱團、人民軍軍樂團等。
          2、電影藝術。
          朝鮮十分重視電影事業,每年除了出版朝鮮中央年鑒外,還單獨出版“朝鮮電影年鑒”。
          朝鮮的主要電影制片廠有朝鮮藝術電影制片廠、朝鮮4﹒25藝術電影制片廠、朝鮮4﹒26兒童美術電影制片廠等。主要創作單位有電影文學創作社等,主要的管理機構有朝鮮電影進出口公司、朝鮮電影普及社等。
          現在,朝鮮每年生產各類影片約60部左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拍攝的代表影片有:《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桔;ā、《賣花姑娘》、《血海》等。2006

        年新拍攝的影片有《一個女學生的日記》、《平壤旋風》等。
          3、電視劇創作。
          朝鮮的電視劇由朝鮮廣播電視委員會負責制作,每年拍攝的電視劇數量少于電影。
          主要作品有大型電視連續劇《民族和命運》。
          4、文學創作。
          “4.15文學創作團”是朝鮮文學創作的主要力量。主要作品有叢書《不朽的歷史》和《與世紀同行》!杜c世紀同行》是金日成的革命回憶錄,共8卷。
          5、音樂、歌曲創作。
          朝鮮十分重視音樂、歌曲的宣傳普及。2005年《勞動新聞》、朝鮮中央電視臺向全國重點介紹歌曲《祖國的藍天》,2006年新年伊始,《勞動新聞》接連刊登了兩首向全國推薦的新歌:《先軍革命總進軍歌》、《把什么留給祖國》。
          《金日成將軍之歌》、《朝鮮之星》、《同志愛之歌》是朝鮮三大著名歌曲。
          6、美術創作。
          朝鮮的三大美術創作基地是朝鮮萬壽臺創作社、中央美術創作社和人民軍美術創作社。
          朝鮮教育
          朝鮮現在有300多所各級各類的大學;近200萬知識分子。1975年朝鮮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11年制義務教育,1989年成人全部完成中等教育。
          朝鮮實行中央統一集中的教育管理體制,國家負責投資和管理各級各類教育部門,中央教育行政部門為教育省,下設政治思想教

        育局、師范教育局、普通教育指導局、?茖W校指導局、大學指導局、廠辦大學指導局、金日成綜合大學指導局、計劃局、招生局、行政組織局、財政后勤局、教育方法局、科學研究指導局、對外教育局、體育局和經理處。
          朝鮮實行碩士、博士兩級學位制度。大學畢業時,只發給授予相應資格的畢業證,不發學位證。免費義務教育制度、邊工作邊學習的教育體系、精英教育與平民教育共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朝鮮教育的顯著特點。
          廣播電視
          朝鮮設有2個PAL制式電視頻道:朝鮮中央電視臺及萬壽臺電視臺;1個NTSC制式電視頻道:朝鮮教育文化電視臺。
          朝鮮的廣播電臺分別是朝鮮中央廣播電臺、平壤廣播電臺、朝鮮之聲廣播電臺。
          報刊雜志
          主要報刊有《勞動新聞》,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民主朝鮮》,政府機關報;《勤勞者》雜志,月刊,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刊物。另外還有《朝鮮人民軍》、《青年前衛》、《平壤新聞》等報。朝鮮外文綜合出版社用多種外文出版雜志《今日朝鮮》和畫報《朝鮮》。此外,還發行英語和法語周報《平壤時報》。朝鮮中央通訊社簡稱朝中社,為國家通訊社,1946年12月5日成立。發行日刊《朝鮮中央通訊》等。
          出版社
          朝鮮的主要出版機

        構都設于平壤,分別有朝鮮勞動黨出版社、文藝綜合出版社、百科辭書綜合出版社、金星青年出版社、工業出版社、農業出版社、教育出版社、人民保健社、人民軍出版社、群眾團體出版社、外文教育出版社、鐵道出版社、朝鮮外文出版社。

        【軍事力量】
          朝鮮人民軍于1948年2月8日建立,前身為1938年4月25日在中國東北創建的朝鮮人民革命軍。國防委員會是國家主權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和全面管理國防的機關,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向最高人民會議負責,任期5年。國防委員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委員組成。國防委員會委員長為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軍銜
          共分5等21級,即將官以上7級(大元帥、元帥、次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兵4級(特務上士、上士、中士、下士),兵2級(上等兵、下等兵)。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陸軍6 ~ 8年、海軍5 ~ 10年、空軍3 ~ 4年。義務兵可服役至40歲。
          軍費 
          2001年軍費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14.4%。
          總兵力
          現役部隊105.4萬人。
          陸軍
          92.3萬人。編有20個軍(其中1個裝甲軍、4個機械化軍、12個步兵軍、

        兩個炮兵軍、1個首都防御軍)、26個機械化步兵師、15個裝甲旅、24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獨立步兵旅;1個特種作戰軍8.8萬人,10個狙擊旅、14個步兵旅、17個偵察團、1個炮兵旅;6個直屬炮兵旅、1個“飛毛腿”地地導彈旅、1個“蛙”式地地導彈旅、14個特種炮彈火箭炮旅。
          主戰坦克:約3500輛,主要有T—54/—55型、 T—62型、59式。
          輕型坦克:約560輛,主要有 PT—76型、M—1985型。
          裝甲輸送車:2500輛、主要有STP—40/—50/—60/—152型、Type—531型、M—1973型。
          牽引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共3500門。
          自行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70毫米共4400門。
          火箭炮: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共2000門。
          迫擊炮:82毫米、120毫米、160毫米共7500門。
          地地導彈:蛙—3/—5/—7型24部、“飛毛腿”C型約30部。
          地空導彈:SA—7/—16型1萬余枚。
          反坦克導彈:AT—1型、AT—3型、AT—4型、AT—5型若干具。
          無后坐力炮:82毫米1700門。
          高射炮(高射機槍):14.5毫米、23毫米、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共11000門(挺)。
          海軍
          4.6萬人,編有2個艦隊司令部。
          潛艇:蘇制R級22艘、W級4艘,小型潛艇45艘,海岸潛

        艇21艘。
          護衛艦:“羅津”級2艘、“蘇湖“級1艘。
          輕型護衛艦:“沙里院”級4艘。
          導彈快艇;“西州”級15艘、“黃蜂”級12艘、“蚊子”級10艘、“瑞興”級6艘。
          魚雷艇:共103艘,其中“新興”級3艘、P—6級155艘、“新浦”級40艘。
          巡邏艇:158艘,其中“海南“級大型巡邏艇4艘、“大青”級大型巡邏艇13艘、“索曼”級大型巡邏艇6艘、“索”I級近海巡邏艇18艘、“上!雹蚣壐咚俟敉12艘、“椒島”級高速攻擊炮艇3艘、漁船改裝巡邏艇約100多艘。
          掃雷艇:“陸島”系列25艘。
          水陸兩棲登陸艇:10艘。
          水面支援船:7艘,其中海上施船2艘、偵察船1艘、氣象測量船1艘、潛艇救護船3艘。
          岸防部隊 地對艦導彈團2個,“蠶”式導彈基地6處;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岸炮若干門。
          空軍
          8.5萬人,編為6個航空師。作戰飛機607架。
          戰斗機:米格—17型107架、米格—19型159架、米格—21型130架、米格—23型46架、米格—29型30架、蘇—7型18架、蘇—25型35架。
          轟炸機:H—5型82架。
          運輸機:安—2/雅—5型282架、安—24型6架、伊爾—18型2架、伊爾—62M型4架、圖—134型2架、圖—154型4架。
          直升機:“休斯”500D型80架、米—2型1

        39架、米—8/—17型15架、佐—5型48架。
          教練機:米格—21型6架、雅克—18型170架、FT—2型35架、CJ—5型10架、CJ—6型7架。
          空空導彈:AA—2型、AA—7型若干部。
          地空導彈:SA—2型300部、SA—3型36部、SA—5型24部。
          預備役部隊 約350萬人,最大年齡為60歲,其指揮預列為旅、營、連、排,裝備有輕武器、迫擊炮和高射炮。
          駐外兵力
          在12個非洲國家派有軍事顧問。
          軍隊節日
          建軍節 4月25日

        【對外關系】
          朝鮮奉行自主、和平、友誼的外交政策,主張根據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和互利的原則發展國家之間的關系。朝鮮于1975年5月成為“七十七國集團”正式成員國,1975年8月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1991年9月加入聯合國,2000年7月加入東盟地區論壇(ARF)。目前朝鮮建交國為159個(含歐盟)。
          與中國關系
          中國和朝鮮自古以來就是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1949年10月6日,中朝兩國建交。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軍民并肩浴血奮戰,與美韓聯軍作戰,最終簽訂停戰協議。
          1961年7月11日,兩國簽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中朝兩國一直保持著傳統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領導人

        進一步加強交往,中朝睦鄰友好合作關系進一步發展。
          1990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朝。2000年5月和2001年1月,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兩次訪問中國。2001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朝鮮。2003年10月,吳邦國委員長率中國國家代表團對朝鮮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004年4月,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對中國進行了非正式訪問。2005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朝鮮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006年1月,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對我國進行非正式訪問。
          平壤作為北京奧運會境外19個火炬傳遞城市之一,于2008年4月28日承辦奧運圣火傳遞。這將是朝鮮首次參加奧運火炬接力活動。北京奧運會圣火在朝鮮首都平壤的傳遞開始,這是奧運圣火“和諧之旅”境外傳遞的第十八站。朝鮮對外的最高領導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出席了今天的火炬接力起跑儀式。當天的平壤風和日麗,有大約40萬名當地市民在接力沿線,為北京奧運會圣火加油助威。還有400位左右的藝術家參加了接力沿途的表演。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于2008年8月8日出席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體育事業】
          體育體制
          在朝鮮,體育仍是一

        項政治任務。現在的朝鮮體育體制是由各個道(。、市體委領導,純粹依靠國家撥款,然后是郡體校、市體校、道體校,專業運動隊、國家隊這樣的選拔體系。
          朝鮮目前的體育最高級別單位是“朝鮮體育指導委員會”,然后下設各個體育團,各個體育團分別隸屬于8個道(省),和一些特別的國家級體育協會。比較重要的有“425體育團”(隸屬朝鮮人民軍)、“鴨綠江體育團”、“火車頭體育團”等等。
          比賽成績
          朝鮮半島南北分裂后,韓國1947年在國際奧委會注冊成為會員,朝鮮在1963年成為國際奧委會會員國之前沒有參加奧運會。
          加入國際奧委會后的1964年東京奧運會,朝鮮雖然派遣了代表團,但是當時世界紀錄保持者,朝鮮最優秀的田徑運動員申金丹被以違反國際奧委會規定為由被禁止參加奧運會,同時因國家名稱的使用問題與日本奧組委發生矛盾,最終將代表團撤離。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朝鮮也拒絕參加。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成為朝鮮首次公開露面的奧運會。朝鮮得了1枚金牌、1枚銀牌、3枚銅牌的成績。
          朝鮮奪得奧運會首枚金牌早于韓國4年,奧運首金主人公是射擊運動員李浩俊。他在小口徑步槍項目上以599環,僅少于滿分1環的成績創造了當時的新世界紀錄。比賽后他在回答記

        者提問時說自己是以“瞄準敵人心臟的心情”射擊的。這句話曾引發一陣不小的波瀾。
          隨后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朝鮮的拳擊運動員具永祚在拳擊輕量級項目中擊敗美國運動員奪取金牌。
          但是此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朝鮮與奧運會金牌無緣。只有社會主義陣營參加的“半個”奧運會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朝鮮也只取得了3枚銀牌和2枚銅牌。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遭到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的抵制,朝鮮也沒有參加。1988年漢城奧運會(首爾奧運會)朝鮮也沒有參加。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朝鮮在體操、拳擊和摔跤上獲得4金,最終得到4金5銀,位居獎牌榜第16。這是朝鮮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朝鮮當時年僅17歲,默默無聞的桂順姬戰勝了當時已取得84連勝并被外界評價為絕對強者的日本柔道名將田村亮子(婚后更名為谷亮子)奪得金牌。朝鮮在亞特蘭大取得了2金、1銀、1銅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同時入場,朝鮮取得了1銀、3銅的成績,與金牌無緣。
          2004年雅典奧運會,朝鮮沒能得到任何金牌,只在拳擊、乒乓球、舉重和柔道上得到4銀,加上射擊的1枚銅牌,朝鮮排在獎牌榜的第58位。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朝鮮選手洪

        恩貞獲得女子跳馬金牌;樸賢淑獲得女子舉重63公斤級金牌。朝鮮總共取得2金、1銀、3銅的成績,排在獎牌榜33位。

        【朝鮮旅游】
          到朝鮮旅游必須有官方的導游和監察員陪同,禁止任意游覽、任意攝影(導游認為游客只應該拍下北韓美好的一面)或向北韓人散發任何物品。朝鮮完全禁止持有日本護照的人入境。持有美國和以色列護照的人只限于旺季時期(通常為8月)到北韓旅游,行程比其他外國游客為短。為獲得外匯,專門向韓國游客開辟了金剛山觀光游覽地。 另外,與傳媒業相關的人士,例如制作電影,新聞記者等,不論任何國籍,都嚴禁入境北韓。入境時,朝鮮當局會詳細檢查游客行李。手提電話是不能攜帶入境北韓,游客可儲存在機場的儲物柜,離境時才取回。游客嚴禁使用當地貨幣作消費,只能使用歐元、人民幣和美元,但少數朝鮮商店愿意收取美元。除了作一般游覽外,大部分游客到朝鮮是為了欣賞現時朝鮮獨有的表演-阿里郎(ARIRANG/Mass Game)。阿里郎由十萬多名表演者集體歌頌朝鮮領袖金日成和金正日,而反美、反西方的訊息已在表演中減少以免令外國游客感到尷尬。


        朝鮮王朝
          指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朝鮮王朝”(Chosun Dynasty),又稱“李氏朝鮮”,1392年建立,1897年改國號“大韓

        帝國”,1910年被日本滅亡。
          1392年,“王氏高麗”三軍都制使李成桂廢除了親蒙古帝國的高麗王朝第三十四代王,為了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稱臣。中國明朝皇帝朱元璋(明太祖)取“朝日鮮明”之意,賜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
         

        古朝鮮
          指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古朝鮮,包括箕子朝鮮、衛氏朝鮮:
          箕子朝鮮,中國先秦時代東北地方政權;
          衛氏朝鮮,中國漢代地方政權。
          “箕子朝鮮”和“衛氏朝鮮”雖然當時存在,但這兩個名稱卻是后人追加的稱呼。
          【朝鮮交通】
          朝鮮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一水相隔,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北方的國界有一半是以鴨綠江為界,由丹東市往朝鮮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車,行駛兩分鐘通過鴨綠江大橋就走出了國門。
          朝鮮的交通主要是鐵路,它擔負著貨運量的90%和客運量的70%,鐵路總長約3900公里,88.3%已實現電氣化。國內主要干線有:平壤-新義州、元山-羅津、南浦-高原。還有平壤-北京、平壤-莫斯科的定期國際列車。北部山區的主要運輸是汽車運輸,新建了平壤到南浦、元山和形成的高速公路。
          朝鮮的內河運輸鴨綠江居首,主要港口包括:東海岸有:清津、興南、羅津、元

        山、金策港。西海岸有:南浦、海州、松林港。
          平壤順川機場為國際機場。無定期國內航線。定期國際航線有平壤-北京,平壤-沈陽,平壤-曼谷等。主要港口有清津、南浦、元山、興南、羅津等。
          出入境交通
          陸路
          從丹東乘汽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新義洲,它是主要的赴朝鮮旅游口岸,然后乘火車經過5.5小時達到平壤。
          飛機
           澳門不定期包機飛平壤,北京飛平壤,南航近期開通(周一、周五)沈陽/平壤飛機,約50分鐘,票價800元人民幣。朝鮮高麗航空公司航班:平壤--北京往返(每周二、周四、周六) ,平壤--沈陽往返(每周三、周六)
          平壤順川機場為國際機場。無定期國內航線。定期國際航線有平壤-北京,平壤-沈陽,平壤-曼谷等。
          火車
           國際列車每周一、三、四、六分別從北京和平壤對開。
          港口主要港口有清津、南浦、元山、興南、羅津等。
          【朝鮮網絡通信】
          近年朝鮮政府的大力推廣,朝鮮的中小學校、少年宮、大專院校、政府機關、工廠及圖書館里都提供大量自行開發的朝鮮語的操作系統供民眾隨意使用。
          2000年,朝鮮建成了覆蓋全國,面向國內群眾的計算機區域網絡,被稱為“光明網”。但由于電腦在朝鮮的普及率很低,有關網絡的成效是一個疑問。
          然而,在對外的網絡通訊方面,北朝鮮幾乎完全斷絕國內與世界因特網(Internet)的連接,國際的各種調查甚至無法偵測到北朝鮮境內的任何一名因特網用戶,成為地球上極少數的“網絡黑洞”之一。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