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廣泛!陡袼_爾》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原始社會的形態和豐富的資料,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詩從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斷演進,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內核,在不斷地演進中又融匯了不同時代藏民族關于歷史、社會、自然、科學、宗教、道德、風俗、文化、藝術的全部知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
《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詩,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間藝人,在中國的西藏、內蒙古、青海等地區傳唱著英雄格薩爾王的豐功偉績。
《格薩爾王傳》大約產生在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紀之間,在近千年的漫長時期內,民間藝人口耳相傳,不斷豐富史詩的情節和語言,到十二世紀初葉,《格薩爾王傳》日臻成熟和完善,在藏族地區得到廣泛流傳。
格薩(斯)爾》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樣性的熔爐,又是多民族民間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見證。這一為多民族共享的口頭史詩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結晶,代表著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藝術的最
相關資料:
唱千年的史詩《格薩(斯)爾》流傳于中國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納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最后回歸天國的英雄業績。
《格薩(斯)爾》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樣性的熔爐,又是多民族民間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見證。這一為多民族共享的口頭史詩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結晶,代表著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藝術的最高成就。無數游吟歌手世代承襲著有關它的吟唱和表演。
現存最早的史詩抄本成書于公元14世紀,1716年的北京木刻版《十方圣主格斯爾可汗傳》是其最早的印刷本。迄今有記錄的史詩說唱本約一百二十多部,僅韻文就長達一百多萬詩行,而且目前這一活態的口頭史詩仍在不斷擴展。《格薩(斯)爾
》是相關族群社區宗教信仰、本土知識、民間智慧、族群記憶、母語表達的主要載體,是唐卡、藏戲、彈唱等傳統民間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同時也是現代藝術形式的源頭活水。千百年來,史詩藝人一直擔任著講述歷史、傳達知識、規范行為、維護社區、調節生活的角色,以史詩對民族成員進行溫和教育。史詩演唱具有表達民族情感、促進社會互動、秉持傳統信仰的作用,也具有強化民族認同、價值觀念和影響民間審美取向的功能。
《格薩(斯)爾》在多民族中傳播,不僅是傳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是各民族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生動見證。此外,這部史詩還流傳到了境外的蒙古國、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卡爾梅克地區以及喜瑪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和周邊地區。這種跨文化傳播的影響力是異常罕見的。
《格薩(斯)爾》藝人是史詩最直接的創造者、傳承者和傳播者,他們絕大多數是文盲,卻具有超常的記憶力和敘事創造力,通常的史詩演唱達到幾萬行乃至幾十萬行。
20世紀50年代以來,受現代化進程的影響,藏、蒙等民族的生計方式發生了變化,職業化的藝人群開始萎縮。近年來一批老藝人相繼辭世,“人亡歌息”的局面已經出現。格薩爾受眾群正在縮小,史詩傳統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保護工作應立即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