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覺第30個教師節到了。我想,國家設立教師節的意義在于引起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和對教師的尊重。其實,教師節的作用并不在于教師只有這一天才應該得到尊重,我們需要的不是什么禮物,而是需要精神上的持久的尊敬。“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能及時把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融會貫通;遇到問題時能夠與老師敞開心扉地進行磋商和交談;課堂下或路上遇見老師時能親熱地打聲招呼。”我認為這就是尊敬老師,也是對老師的最好報答。
我1991年7月參加工作,至今23年了。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小學教師,在這二十余年里,我感到了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待遇在提高,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二十余年里,我見證了政府和社會對學校硬件建設的重視。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普六“建設。我們小學與初中分開,選擇了新校址,新建了教學樓,由土木結構換成了磚木結構,寬敞明亮,非常漂亮?墒菍W校地勢較低,分別于96、97、98年因筍溪河上漲被淹,尤其是96年被淹得特別嚴重,第一層教學樓幾乎淹完。學校背后靠山,容易滑坡。再加上場鎮建設,學校幾乎被高樓和背山遮沒了。因此,學校安全隱患嚴重。
2009年,在原江津區政協副主席陳作勛的倡導下,在各級政府、區教委以及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開始在舊校址修建學校,于2010年9月全部搬回到原校址。學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校容整潔,煥然一新,師生們別提有多興奮了,F在學校配備了班班通,當地一名成功人士送給每位教師一臺辦公電腦,硬件建設在同類學校中首屈一指,教學質量也是出類拔萃。暑假,我校進行了五大功能室建設,還將作為李市片區的樣板接受上級檢查。本期初一的學生回來對我說,我們小學比他們中學漂亮,包括寢室教室、校容校貌。我為擁有這樣的美麗學校而驕傲,能在這樣的美麗學校工作而自豪。
二十余年里,我見證了教師待遇的不斷改善。記得九十年代,財政吃緊的鄉鎮,拖欠教師工資比比皆是,教師為得到69津貼東奔西走,F在不僅69解決了,129津貼也有了。朱總理時代,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翻一番;溫總理時代,實施了義務教育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而本月,又給教師增加了幾百元的績效工資。我從1991年的100元工資提高到現在的近4000元,工資在二十三年里增長了近40倍,F在,政府非常關注均衡教育,重視鄉村教師,多數農村學校都建了教師周轉房。就在本月10日那天,江津區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給予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無疑給教師節獻上了一份厚禮。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深信,到那時我們教師的工資也應比2010年翻一番。不言而喻,教師的地位待遇在不斷得到提高,教師發展的人文環境在不斷得到優化。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曾說過,“現在有教師去下海經商、去考公務員,但沒有反過來去當教師的,這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期待,隨著教師地位的不斷提高,生存狀況的不斷改善,終有一天,教師會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二十余年里,我見證了教師職業的幸福。這學期,我接任了三年級的數學并當班主任。有家長一看是我教他們的孩子,便說:“這學期由你教,我們放心了!”這一刻,教師那種獨有的榮譽感不禁油然而生。當學生生病了,我及時帶學生去看醫生。家長感激地對我說,“周老師,辛苦你了,謝謝你!” 這次教師節前夕,我上期教畢業的兩位學生專門從李市中學回到母校,拿著兩束康乃馨和一包小月餅畢恭畢敬地遞給我,并祝老師節日快樂。見此,我非常高興和感動,感到了當老師的幸福和榮耀?的塑拔沂樟,小月餅我沒有收,他們還小呀,不能助長這種祝福方式。上周星期五下午放學,也是上期我教畢業的一名學生在校門口接她的弟弟,她突然看見了我,就主動叫我,“周老師好!”我開心地應和著,我覺得這就達到了國家設立教師節的目的。當每天下午放學同學們揮著小手跟我說“拜拜”時;當在路上碰見開著車的學生停車讓坐時;當看到自己的學生考上了職高、軍校、大學,成為國家有用之才時,那種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一般人難以體會。
因此,我覺得教師職業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復,而是創造;不是謀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師能夠在教育的自由空間里,釋放理想;在與學生情與智的碰撞中,體驗成就,實現作為完整的人的生物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幸福統一。
今年六月,女兒高中畢業了,她將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選擇。一些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想去城里發展,在農村當小學教師,沒意思。一是待遇低,買不起房;二是談朋友存在局限性;三是今后子女享受不到城里的教育。確實,說得也有些道理。我對女兒說:“現在國家對農村小學教師非常重視,工資待遇、職稱評定、教師成長都會向鄉村教師傾斜;還要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模式,讓教師流動起來;再說農村的交通也越來越方便。相信隨著教師待遇地位的提高和各方面的的改善,上述問題會逐步解決的。至于買房子,按揭吧,我們這代多數人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通過耐心細致地說教,女兒終于答應子承父業,堅定做一名小學教師的信心,如愿以償地考上了重慶師范大學定向江津的小學全科教師,準備為江津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二十余年里,我始終堅持終身學習,堅持立德樹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科學的理論教育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真情的付出關愛學生;堅持潛心耕耘,沉下心來,不為名利所惑,不為世俗所擾,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十余年里,我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對教師的關心;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尊嚴和自豪。我愿意終身從教,扎根農村小學教育,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