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同志有很多優良品質,其中一個就是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怎樣去尊老愛幼。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學雷鋒黑板報,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雷鋒樂于幫助人,在學校是人所共知的。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沒了小橋,一群一二年級的小同學,上學去不敢過橋,雷鋒就一個個地把他們背過橋去。
還有一天,雷鋒看見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在山上摸索著砍柴,腳突然踩空了,摔倒在地上。他急忙趕上前去,扶起了老人。雷鋒很關心這位沒兒沒女的貧農老人,經常用課余時間幫助老人砍柴、挑水、打豬草。鄉親們看到雷鋒這樣尊老愛幼,都夸他是個熱心的孩子。
尊老愛幼,指尊敬長輩,愛護晚輩,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助于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也是現代中國人的基本修養。
老一輩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今天和諧美好的社會,讓我們衣食無憂,讓我們更好地學習知識,讓我們視野寬廣。
新一輩的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愛護他們,給他們創造最好的空間,讓他們茁壯成長。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為有這樣的傳統感到自豪和驕傲。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樣,感染著我們,打動著我們脆弱的心靈。
講這么一個故事——百善孝為先。春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于父母體弱多病,家里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里一粒米也沒有,怎么辦?小子路,于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的山路,從親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吹礁改赋陨舷銍妵姷拿罪,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青年的責任。
尊老愛幼不權權限于贍養自己的父母、撫養自己的子女,而且要求人們以應有的首先感情去對待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和兒童。因為老人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并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時代的希望,美好的明天要靠他們去開拓和創造。人類總是一代接一代地世代相傳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要經歷年幼、年邁的階段。所以,尊老既是對老人應有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財富的需要;愛幼既是對幼小的愛護與扶助,又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使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尊老愛幼不是一句空空的口號,我們要將它付諸行動,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公交車上主動給來人讓座,不欺負弱小,幫迷路的小朋友找到父母。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其中青年和中年占據全國人口的一半,只要我們努力,很多老年人就可以安度晚年,孩子們就可以快樂成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一起攜手,讓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學雷鋒黑板報圖片及內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