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報圖片一
清明小報圖片二
清明小報圖片三
清明小報圖片四
一、清明小報資料:關于清明節的資料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有些地方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
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開元)二十四年(736)
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唐會要》卷八十二),按大歷十二年(777)詔令,唐朝衙門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
這樣官員們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清明小報圖片和資料由此可見,當時寒食節已經成為唐朝一個很隆重的全國性節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說:“秋貴重陽冬貴蠟,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節的重要程度超過了重陽節和年終蠟祭。
二、清明小報資料:清明節作文內容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大家都知道這是杜牧寫的清明。
今天是星期六,全家一大早就出發了.來到祖墳前面,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然后,開始燒紙元寶、紙手機等祭品。一邊燒,一邊有人給墓碑叩頭。最后,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在墓碑前面的土地上。這樣就算結束了.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更多清明節手抄報請看:
1、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
2、2016清明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3、2016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4、2016清明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