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春節,正月十五,民間叫元宵節,到正月十五鬧花燈才算春節結束,這個節日最突出的景觀,就是圍繞張燈、賽燈、賞燈等一系列“燈”事活動而展開,因而也稱“燈節”。這是一個極富游樂性質的群體節俗活動,也許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種沿襲。今天第一板報網給大家準備了元宵節手抄報模板文字內容與元宵節手抄報模板圖片。同學們收藏備用。
元宵節手抄報模板文字內容
手抄報畫好之后有很多內容可以寫,比如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的燈謎,元宵節習俗等,如果不知道怎么寫可以參考以下文字素材。
元宵節手抄報模板設計圖片
一、鬧元宵歷史由來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于漢代。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手抄報模板設計圖片
二、關于花燈的謎語有哪些?
1、白天一起玩,夜間一塊眠,到老不分散,人間好姻緣(打一動物)——鴛鴦
2、個兒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氣又善良,從來不打架(打一動物名)——長頸鹿
3、腳兒小,腿兒高,戴紅帽,穿白袍(打一動物名)——丹頂鶴
4、有位小姑娘,身穿黃衣裳。誰要欺負她,她就戳一槍(打一動物名)——馬蜂
5、腳像細牛腳,身像大狗重。行象后生子,須象老大人(打一動物名)——羊
6、腳著暖底靴,口邊山胡須。夜里當巡捕,日夜把眼瞇(打一動物名)——貓
7、無腳也無手,身穿雞皮皺。誰若碰著它,嚇得連忙走(打一動物名)——蛇
8、身長約一丈,鼻生頭頂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岸(打一動物名)——海豚
9、身上滑膩膩,喜歡鉆河底。張嘴吐泡泡,可以測天氣(打一動物名)——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