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在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F在,我們把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天安門舉行了隆重的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莊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不過,最早提出“國慶日”這一概念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的馬敘倫先生。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魯迅夫人)委員發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這就是我國國慶節的來歷。
簡單又漂亮的2024國慶節手抄報圖片文字合集來啦!
簡單又漂亮的2024國慶節手抄報圖片文字合集(一)
簡單又漂亮的2024國慶節手抄報圖片文字合集(二)
簡單又漂亮的2024國慶節手抄報圖片文字合集(三)
簡單又漂亮的2024國慶節手抄報圖片文字合集(四)
簡單又漂亮的2024國慶節手抄報圖片文字合集(五)
簡單又漂亮的2024國慶節手抄報圖片文字合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