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手抄報:讓廉潔伴我行
自古以來,很多人就把“出污泥而不染”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意思就是做一個不隨俗浮沉、質樸高潔的人,這同樣也是任何一個人都該做到的基本原則。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要是說每個人都大公無私未免太過于不現實,因此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就出現了廉潔與腐敗兩類截然相反的人群。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這只是在政治層面上才會存在的現象,與大多數老百姓都沒什么關系,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就更是遙遠了,其實不然,仔細想想那些腐敗的人,如果從小就可以受到良好的廉潔教育,長大當官后怎么還會貪污受賄呢?這樣想來,從小就給我們廉潔文化方面的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盡管我們學生與那些腐敗分子貪污幾百萬是不能比的,但有一些事情還是必須引起我們足夠注意的。有些同學可能對于“權力”看得比較重,所以在一些班干部的選舉中,就會耍些手段,像拉一些關系比較好的同學來選自己,要不然就是請客或者是買些小玩意送給他們;再比如兩個朋友之間,因為關系好,所以在班上一些事情上就互相包庇、袒護,甚至在考試時彼此作弊… …這些都是一種變相的不廉潔,是朋友之間的所謂“義氣“造成的?赡懿簧偃藢Υ瞬灰詾槿,但是一定得引起足夠的注意,否則誰也不能保證這些“義氣”以后不會毀了他們一輩子。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讓廉潔伴我行!
廉潔手抄報:廉潔奉公的諺語
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宋·司馬光《文中子補傳》)
廉不貪直不倚。(唐·柳宗元《處士段弘古墓志》)
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貪者必瘦人以肥己。(《明史·循吏傳》)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濁陷渠溝。(清·曹雪芹《紅樓夢》)
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呂氏春秋·忠廉》)
臨官莫如平,臨則莫如廉。(《孔子集語·漆雕氏》)
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毛澤東)
威嚴不足以易其位,重利不足以變其心。(《戰國策·趙策二》)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宋·林逋《省心錄》)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包拯《乞不用贓吏》)
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其有。(西漢·韓嬰《韓詩外傳》)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戰國·屈原《漁父》)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晉·陸機《猛虎行》)
蠲濁而流清,廢貪而廉。(唐·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鉤。(唐·李群玉《放魚》)
若無知足心,貪求何時了?(唐·白居易《西掖早秋直夜書意》)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宋·林逋《省心錄》)
寧作清水之沉泥,不為濁路之飛塵。(三國·曹植《九詠》)
此鄉多寶玉,慎莫厭清貧。(明·黃遵素《霞舟隨筆》)
世上沒有比人的可詛咒的貪心更難抑制的東西。([古希臘]荷馬《奧德修記》)
貪心的人至死也干不好任何事。([英]威爾遜·T《有關高利貸的談話》)
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結果什么都失掉了。([俄]克雷洛夫《貪心的人和母雞》)
即使整個世界放在貪心者面前,他也不會滿足。([波斯]薩迪《薔薇園》)
人不貪財鬼也怕。(中國諺語)
寧可沒錢,不可傷廉。(中國諺語)
魚為誘餌吞鉤,鳥為秕谷落網。(中國諺語)
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中國諺語)
不貪財,禍不來。(中國諺語)
貪心是一切邪惡的根源。(英國諺語)
口里塞得太多,往往噎住喉嚨。(意大利諺語)
要是不花錢,貪婪的人連毒藥也會喝下去。(朝鮮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