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運動手抄報:一二九運動歷史事件
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愿游行的6000余名愛國學生涌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北平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學生救亡運動的任務是要在這重重壓迫和重重障礙之下掙扎過來,推動全中國的人民,發動神圣的民族解放斗爭。這必須是一個長期的,耐久的,極艱苦的斗爭。一二九運動只是這一個斗爭的開始,它在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歷史上植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永遠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中國夢在國人中間廣為流傳,特別是在青年群體中。它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 復興之路 展覽時提出的。復興之路,記載了中國人奮斗屈辱的辛酸史,如果說中國古代的歷史宛如綿繡織成,那么它近代的歲月則是被血淚浸透的。 淚添九曲黃河溢,恨至三山五岳低 ,用這句詩來形容中國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尤其是在日本法西斯鐵蹄蹂躪下的歲月是再合適不過了。在一九運動爆發79周年的日子里,我們要說:
不要忘記1935年月12月9日那天,寒風凜冽,草木凋零,北平五六千名學生沖破國民黨軍警的阻攔,舉行示威游行,他們喊出了時代的呼聲,喚醒了沉睡著的中國人民。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們青年一代應該時刻不忘歷史,牢記中國夢,為了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不忘一二 九,共圖中國夢!
一二九運動手抄報:一二·九運動
一二·九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學生和各界群眾1萬余人又舉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學生又組成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人民中間宣傳抗日救國。杭州、廣州、武漢、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繼舉行游行示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一二九運動手抄報:事件背景
“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他們在東北地區推行殖民地化統治的同時,利用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主義,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1935年五六月間,日本侵略者密謀策劃,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脅,先后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接受達成了“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把包括平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奉送給日本。之后,日本帝國主義積極策動所謂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策劃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權,全面在華北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侵略,“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