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漢字手抄報:漢字的簡介
漢語的記錄符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 殷商 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書寫日語、朝鮮語/韓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并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范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我愛你漢字手抄報:漢字的歷史
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最早的成熟而系統的漢字,為后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后流行的青銅銘文(金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并無大的變化。
春秋以后,由于諸侯割據,“文字異形”。秦統一后,為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稍后,普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體,整理出更簡便的字體隸書,并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廣為流傳。
曹魏時,鐘繇創立真書(楷書)。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自東漢末年,漢字的書寫已成一種專門的藝術即書法。
中國史學界較普遍的一種說法是:中國文字源始于殷商。實際上,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此之前,應該有一個從發生、發展到漸趨成熟的過程,因此有人主張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張推至夏以前,各執己見。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指出:“漢字究竟源始于何時呢?我認為,這可以從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為指標!,“半坡遺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保鞍肫逻z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劃,和器上的花紋判然不同!薄半m然刻劃的意義至今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薄翱梢钥隙ǖ卣f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jié)遺。”如按此說,中國文明則應算成近六千年。中國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時?最古老的文字產生于什么時代?分別代表什么含義?至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有待于大量的材料來說明。
我愛你漢字手抄報: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
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便是一種寄托,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著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每一筆,都是飽蘸著華夏碧血寫就的。在海外,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漂泊淪喪,只要有方塊字的伴隨,你就會有幾多慰藉幾多寄托,因為無論是象形還是指事,無論是會意還是形聲,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個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經成為方塊字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