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手抄報圖片大全: 誦讀弟子規節選
總 敘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經典誦讀手抄報圖片大全:誦讀古詩
1、江南 (漢樂府)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風(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3、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5、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6、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看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8、古朗月行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9、望廬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0、贈汪倫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2、早發白帝城 (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3、別董大 (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4、絕句 (杜甫)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5、絕句 (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經典誦讀手抄報圖片大全:誦讀故事
一、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解釋:才學豐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會大,人們所佩服的是一個人的真才實學,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噓。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幫助別人,別人有才能,不能看輕人家,更不能詆毀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
小象有一條長長的鼻子,能把大石頭擊碎。小象說:“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動物都要聽我的。”
大獅子和大老虎來找小象挑戰。小象一個對兩個,一點兒也不害怕,長長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獅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遠。大獅子和大老虎嚇得趕緊逃跑了。
小象連大獅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別的小動物就更不用說了。小象讓小熊給他送好吃的、小猴給他捶背,誰要是不聽話,他就用長鼻子打誰。
大烏龜不怕小象。大烏龜說:“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鉆個洞,我就佩服你!
小象生氣了,把長鼻子一絞,對著龜殼鉆下去。鉆呀鉆呀,長鼻子頂進鼻腔里,變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風。小象吃不了東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動物們聽說小象病了,帶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來看他,小象感動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淚。大烏龜也來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長鼻子又拉出來了。
小象羞紅了臉,慚愧地說:“以前都是我不好,請大家原諒。”
現在,小象還練鼻子功,不過可不是用來欺負小動物,而是把鼻子變成蓮蓬頭,噴出水花幫助大家洗澡。
二、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解釋:不要討好巴結有錢人,也不要對窮人驕橫無禮。不要厭棄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歡新交的朋友。當別人很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攪;當別人心情不安的時候,不要找他說話而打擾他。
故事:愛憎分明包青天
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來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門外擊鼓喊冤。等到衙門里的公差轉遞給辦案的官員,案子才開堂審理。這樣,一些公差們常找借口向告狀人要錢。不給錢,就扣著狀子不送。他們一刁難,窮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錢,有冤無處訴,告狀無門。這些都被新上任的開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包拯命令衙門辦公的日子,大門都開著。要告狀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公堂,當面向他訴說是非曲直,當堂論斷。從此以后,窮苦百姓告狀有門了,不再無處申冤發愁了。百姓對包拯都十分信任,愿意找他斷案。
包拯斷案公道,為很多人申了冤。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包青天”的說法也在老百姓中間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