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手抄報:日本投降介紹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志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盟國反攻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結束,美軍開始了大反攻。
1943年11月盟軍開始大反攻,分別由尼米茲和麥克阿瑟指揮,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占領區進攻。
1944年春夏間,美國先后奪取由日本委任統治的馬紹爾、加羅林和馬里亞納3群島。10月爆發萊特灣海戰,日本海空軍力喪失殆盡。
1945年1月美軍在呂宋島登陸,3月占領馬尼拉。同年3月到6月,美軍占領硫黃島和沖繩,迫近日本本土。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為了保住本土和朝鮮,日本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嚷“本土決戰”。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拒不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英、美、蘇簽訂《雅爾塔協定》,規定在歐洲戰爭結束后三個月內,蘇聯應對日宣戰。中國沒有被邀請參加。由于美英是以犧牲中國的主權(如承認外蒙古獨立),來換取蘇聯對日出兵的條件,也被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