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紀念日手抄報圖片大全:抗美援朝的背景和過程
背景
1945年2月,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共同托管;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解放,美國和蘇聯隨即改變計劃,商定以北緯38°為在朝鮮半島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三八線)同時,蘇聯、美國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北、南半部,朝鮮半島從此處于分裂狀態。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朝鮮半島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朝鮮半島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了以金日成為元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1948年10月,蘇聯把朝鮮半島北半部的行政權移交給朝鮮政府,同年12月25日,蘇軍全部撤離朝鮮。
過程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朝鮮戰爭爆發。韓國軍隊在朝鮮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韓國向美國等盟國求救。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幫助韓國抵抗朝鮮軍隊的進攻。在蘇聯代表因抗議聯合國拒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成員國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況下,動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奥摵蠂姟币悦儡姙橹鲗,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國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
這時的朝鮮人民軍正處于節節勝利,先后發動了漢城戰役、鐵原戰役、大田戰役和洛東江戰役,占領了韓國90%的地區和92%的人口,把韓、美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狹小地區。8月31日,又發動了釜山戰役,先遣部隊達到了北緯35度線上,但是此后戰局處于膠著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