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法制手抄報圖片大全:中學生法律知識一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法律具有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違法與犯罪
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情節比較輕微,相對刑事違法行為而言,對社會危害性較小,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
任何一類違法行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所謂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
3、法律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
凡未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黨和國家對我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無限關懷,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家庭保護,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撫養、監護的職責,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
學校保護,要求學校教育機構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并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實施保護。
社會保護,要求全社會創造一種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社會保護包括對未成年人的社會文化保護、身體健康保護、勞動保護、自由權和精神權的保護等方面。
司法保護,要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專門保護措施。
4、加強自我防范
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這部法律設專章規定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給我們劃清了明確的是非界限。
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
5、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我國法律規定:吸毒違法,販毒有罪!吨腥A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列為嚴重不良行為;充斥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電子海洛因”侵蝕和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毒瘤。
我們只有學會分辨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才會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則,我們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