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禁毒手抄報圖片大全:小學生禁毒知識問答一
一、國際禁毒日是哪天?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別國際會議在維也納召開,大會將每年的6月26日規定為“反對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簡稱“國際禁毒日”。
二、什么是禁毒志愿者?
禁毒志愿者是指不為物質報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責任,自愿為創造“無毒世界”而為社會和毒品濫用者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三、什么是毒品?
《刑法》第357條明確規定:“本法所稱的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按(“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可能使人形成因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四、什么是吸毒
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違法行為。在我國,過去傳統使用的毒品主要是鴉片(大煙),因最初吸食大煙的方式是從口鼻吸入,所以人們將這種吸毒的方式稱為“吸”。在民間,“吸毒”和“吸大煙”是同義詞,F在“吸毒”一詞的內涵已擴大:一是毒品的范圍擴大了,即凡不是以醫療為目的的濫用麻醉藥品與精神藥品,都屬于吸毒的范圍;二是吸毒的方式增多了,由過去單一的煙吸發展為口服、鼻吸、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等。
五、什么是新型毒品?
所謂新型毒品是相對鴉片、海洛因、大麻和磕打因等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很成的精神類毒品,是由國際記禁毒公約和我國法律法規所規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使人或抑制,連續使用能使人產生依賴性的一類藥品(毒品)。
六、易染人群和環境
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在一定環境中和條件下均有可能成為吸毒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見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癮,被認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盡管各種條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認為是不染吸毒人群。當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對的,還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和毒品存在的情況下易感性強。常見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幾種
(一)從小有人格行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現:不遵守社會習俗,缺乏自尊心、抑郁體驗,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控制,經不起挫折,社會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學習欲望;與家庭關系疏遠,精神痛苦,無視規章制度,尋求感覺刺激;早年就有飲酒、吸煙習慣,逃學和撒謊,尋求獨立和自由,對成績和目標缺乏興趣,對社會持批評態度,有越軌行為,與同伴的關系較父母更為密切。行為問題為伙伴強化。
(二)青少年
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較易受騙上當,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觀腐朽、虛榮心強、愛講排場、情緒不穩定、頑固易怒、逞強好勝等而又對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認識的青少年更易為誘因所驅使而進入吸毒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