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生命手抄報內容:水與生命的基本定義
定義
水同氧氣一樣都是宇宙萬物之中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數十天不吃飯尚可勉強生存,可是幾天不進水,就會很快死亡。所以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我國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水置于全書藥物的首卷,并指出:“蓋水為萬化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于水,食資于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蝎,谷去則衛亡!边@說明早在明代人們就注意到水與健康的密切關系了。水對人類如此重要,那么,人體內的水是怎樣分布的呢?它又起著什么作用呢?
水在人體中的分布
水在人體內的分布很廣,各組織、器官和體液中都含有水。其中肌肉大約含76%的水,皮膚里含72%的水,血液里面的水就更多了,含水量要達到83%左右,就連堅硬的骨骼也含22%的水。水的總量約占人體重的2/3。如果一個人重60千克,那么有40千克是水。
水的作用
從水的分布可以看出,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水能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運輸以及代謝廢物的排泄。
體溫的恒定與水有密切的關系。由于水的比熱值和蒸熱值大,在氣溫高時,可以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從而調節體溫,使體溫保持在36~37℃的范圍內。
水有潤滑作用。人像一部機器,凡是轉動的地方都需要潤滑,而水恰似人體的潤滑劑,它能滋潤皮膚、眼睛,濕潤咽部及消化道,也可以減輕各個關節的摩擦,使人活動起來輕松自如。
人體所需的水的來源
水主要來源于飲料、蔬菜以及水果等飲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在體內氧化時也能產生少量的水。100克碳水化合物經過氧化后能產生55毫升水,100克蛋白質能產生41毫升水,100克脂肪能產生107毫升水。
人對水的需要量,隨著年齡、體重、氣候、環境和勞動強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水量為2000~2500毫升。兒童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水分相對成年人來講要多些。
在一般情況下,人體自身調節水量的能力,以維持水分出入平衡。但是在異常情況下,如果人體攝入水分減少,或排出的水量過多(高燒、嘔吐、腹瀉、大汗、大面積燒傷等),超過了機體的調節能力,就會發生脫水,出現口渴、尿少、皮肝皺縮、凹陷,甚至昏迷、死亡。因此,對于有可能失水的人要及時補充水分,一旦出現脫水,應及時就診,采取搶救措施。
此外,飲水過多也不利于健康。《飲膳正要》中說:“善養性者,先渴而飲,飲勿令過”!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芬嘣疲骸耙蚨箫媱t氣逆”,F代醫學已證實,飲水過多,增加了胃內容物,使消化液稀釋,消化力減弱,久之,影響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
水與生命手抄報內容:飲水的學問
每個人呼吸離不開氧氣,水和氧同樣重要。世界上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水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六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水)之一。
水在人體內始終保持著“進”、“出”的動態平衡。我們每天的必需飲水,除從水、飲料、湯中攝取外,飲食中的蛋白質、脂肪與糖類代謝中也能產生水,這兩者都是人體所需水的來源。而水的“出口”則是以腸道、尿道以糞、尿、汗形式排出,呼吸時也能隨氣體排出水分。通常,水的“進”、“出”保持相對平衡。
青少年在青春發育階段,需要水量以及“進”、“出”的速度,比任何年齡都要多、要快。
青少年每千克體重每天需水50~80毫升。如果體重為50千克,那么每天所需水量為2500~4000毫升,相當于8~13杯水(包括飲料、湯、冷飲等中的水),也就是說每天要喝1~2瓶熱水瓶的水。
人體各個部分都含水,水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組成成分。年齡越小,體內含水相對多些。人離不開水,當體內失去20%的水含量時,人就無法生存。因此,我們必須隨時補充清潔衛生的水分。家里要備充足的水,學校也要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衛生的飲水。個別學校有困難,家長要為青少年準備能貯存水的水壺。
根據我國目前的水質,以提倡喝開水為最衛生、最安全,當然對生水也要嚴格消毒處理。
所謂飲料,應該包括開水和礦泉水、蒸餾水等無色、無內容物的水分。當前市場供應的花色飲料有千百種,按其類型劃分,有解(止)渴型、營養型、特殊需要型等。其中大多以糖、香精、色素等加水制成。有的充氣如汽水型。營養型的則是含蛋白質(如奶類),或添加礦物質、維生素,或加天然果汁在2.5%以上,但并非營養品。
飲料都有專門飲用的對象,并非老、中、青、少兒都適宜的,有的是專供兒童的,有的專供老人飲用的。例如兒童不宜飲可樂類飲料。有的國家把啤酒也列為飲料,兒童卻不宜飲用。
飲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渴,補充水分,但是有的飲料含糖成分多,有的與血液是等滲的或高滲的,結果,多飲后更感口干。因此,我們并非反對或絕對禁止喝飲料,而是提倡有所選擇地少量地喝,特別是那些含色素多和不符合衛生的飲料,更不應該喝。我們每個青少年都應學會鑒別飲料的本領。
營養學家告訴我們,最佳的飲水還是白開水,當然夏秋季也可喝些淡茶水或焦麥芽、決明子泡茶,這些對健康有好處。如果有條件,也可選擇瓶裝礦泉水、蒸餾水等。
硒
作用:①保護生物膜,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
②解除重金屬中毒;
③保護心血管,維護心肌健康;
④促進生長;
⑤保護視覺器官;
⑥抗腫瘤。
來源:動物肝、腎臟、肉類及海產品
銅
作用:①參與鐵代謝;
②參與蛋白質交聯;
③參與超氧化物轉化,從而保護細胞免受超氧離子的毒害;
④維持中樞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
來源:①動物肝、腎臟、魚、牡蠣②堅果、豆類
錳
作用:①參與脂類、碳水化物的代謝;
②參與蛋白質、核酸的合成;
③構成Mn-SOD。
來源:堅果、茶葉、豆類、原糧(也叫“自然糧”,一般是指未經加工的帶有皮殼的糧食等)
鉻
作用:①增強葡萄糖的利用,使葡萄糖轉變成脂肪;
②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來源:肉類、原糧、豆類、啤酒酵母和動物肝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