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手抄報圖片大全:中國生態保護的概況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分布最多的國家之一,荒漠面積 263.6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 27.5%。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區。由于荒漠植被的過量利用和內陸河上游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荒漠植被和荒漠區綠洲的生態退化。中國城市綠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 2004 年底,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 31.6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7.39 平方米。但中國城市水資源短缺,城市綠地面積小、功效差等問題依然存在。全國仍有 76 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不足 3 平方米,有 36 個城市綠化覆蓋率不足 10%。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把防治農村環境污染、改善農村環境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但農村“臟、亂、差”的現象仍然存在,生產、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廢物、垃圾亂堆亂放,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等問題比較突出。二、自然保護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
生態功能區劃
為科學確定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明確對全國的生態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的區域,指導資源合理開發與保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在組織編制《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依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劃分為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洪水調蓄、農業發展和城鎮建設等七類生態功能區。根據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極敏感區的分布,提出了陸域生態功能保護重點區域,作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優先地區。
自然保護區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最重要、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截止全國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 2349 處,面積 150 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 1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 處,89.4 萬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絡。全國 85%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40%的天然濕地、20%的天然林、絕大多數自然遺跡、85%的野生動植物種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都在保護區內得到了有效保護。為了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針對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制定了有關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家環保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防止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和建設項目對自然保護區產生影響和破壞,查處了一些破壞保護區的違法開發活動和案件;推進各自然保護區的劃界立標和土地確權工作,明確邊界和土地權屬;建立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支撐體系,開展宣傳教育,發揮保護區的多種功能;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外自然保護區管理先進理念和模式;積極爭取國外項目資金,加強了機構建設和管理人員培訓,著力提高管理能力和管護水平。
生態功能保護區
建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是中國生態保護的一項新舉措。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以保護區域主導生態功能為目的,實行限制開發,兼顧區域經濟發展,通過規范管理,以管促治,合理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等多種措施,有效減輕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壓力,預防和控制各種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導致生態功能的退化。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對于防止和減輕自然災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00 年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作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秶鴦赵宏P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將保持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作為中國環境保護的目標。近幾年來,國家環?偩謺嘘P部門和地方政府積極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一是在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區、江河洪水調蓄區、防風固沙區和重要漁業水域等重要生態功能區,開展了東江源、洞庭湖、秦嶺山地等 18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試點工作。同時,河北、山西、山東、江蘇等省還開展了地方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工作。二是國家環?偩謺嘘P部門正在編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2006-2020 年)》。該規劃將統籌安排中國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布局和建設,對指導和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維護中國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文明手抄報圖片:生態開發與保護
水資源開發生態保護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全國有 17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3.2 億畝。2000-2004年,全國農田實灌面積用水量畝均減少 29 立方米, 降低 6.1%; 萬元 GDP 用水量減少211立方米,降低34.6% 。 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開展了怒江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瀾滄江中下游、四川大渡河、雅礱江上游、沅水流域等流域開發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積極推動水電建設的有序發展,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電力發展方針由積極開發水電調整為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保護
2003 年 12 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礦產資源政策》白皮書,提出了“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的要求。2004 年,國家環?偩帧临Y源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聯合開展了全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檢查礦山企業 52414 家,關停、取締 16413 家。
2004 年,國家投入資金 4.06 億元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恢復治理面積 27435公頃。2005 年,中央財政安排礦山治理項目資金 7.53 億元,并進一步開展了礦山公園的建設和省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至今共批準國家礦山公園28個,為礦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起到了示范作用。
旅游資源開發生態保護
2001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通知》,把加強旅游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作為促進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加強了對旅游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05年,國家旅游局、國家環?偩致摵嫌“l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結合重點流域、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強化了旅游區的環境管理,對一些旅游區的規劃與開發建設項目開展了環境影響評價,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關停、搬遷、限期治理了一批風景旅游區的污染企業。
生物多樣性保護
中國于 1993 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 ,迄今已提交3 次國家履約報告,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 、 《國家生物 安全框架》等國家戰略。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工作協調組已有22 個成員單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定期組織召開履約工作組會議, 研究制定國家履約計劃,開展國際合作項目,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促進《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履約進程。加大生物多樣性的社會宣傳力度,在每年的 5 月 22 日紀念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期間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形成了保護生態、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社會氛圍。
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于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17 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成員單位,開展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重點調查,完成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執法檢查,組織編制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 。
2005 年 9 月 6 日,中國正式成為《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締約國。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與中科院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各部門相互協同,共同制定了外來入侵物種環境應急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生物物種環境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