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耳聾的知識
耳聾的定義
一般認為語言頻率(0、5、1、2Hz)平均聽閾在26dB以上,即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失在70dB以內者稱重聽,在70dB以上者為聾,臨床上習慣統稱為聾(deafness)。
預防耳聾三招
臨床上應用的十多種抗菌素的毒性反應可損害聽覺神經,它們是鏈霉素、雙氫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萬古霉素,醫學上把這些抗菌素統稱為“耳毒性抗菌素”。
預防孩子耳聾應從母孕時開始,孕婦應避免到過于雜亂的場所去,以免感染傳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腦炎等疾病,同時應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
情緒過于激動、急躁、暴怒也是誘發突聾的重要因素,因為人的情緒發生劇烈波動時,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會失去正常功能或發生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內耳聽神經缺血缺氧而引發耳聾。
引起耳聾的原因
引起耳聾的原因很多,有遺傳、疾病( 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猩紅熱、白喉、傷寒、梅毒、 腦膜炎、 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外傷等。此外,煤氣 中毒 、噪聲、出生時缺氧等因素也能導致耳聾。已經發現對耳朵有毒性的藥物百余種,最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潔霉素、小諾霉素、紅霉素等多種抗生素。還有水楊酸類制劑、速尿等強利尿劑以及奎寧、氯奎等抗瘧疾的藥物。
耳聾的分類
按程度分可分為
(1)輕微聽力損傷,無交流困難,但聽力儀器測定聽力比正常差。
(2)輕度聽力損失,一般距離內聽不清小聲講話。
(3)中度聽力損失,聽一般的講話已感到困難。
(4)中重度聽力損失,聽大聲亦感困難。
(5)重度聽力損失,僅能聽到耳邊的大聲喊叫。
(6)極度聽力損失,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連耳邊的大聲呼喊亦不能聽清。
按耳聾發生的時間分,可分為先天性耳聾、后天性耳聾。
按病變的部位可粗略分為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
耳聾的分級
臨床上以500~2000Hz的平均聽閾為準進行分級。常用的分級法為:
輕微聽力損失 純音聽閾為16~25dBHL。
輕度聽力損失 在一般的距離內聽不清小聲講話,上述平均聽閾為26~40dBHL。
中度聽力損失 聽一般的談話感到困難,平均聽閾為41~55dBHL。
中重度聽力損失 聽大聲亦感困難,平均聽閾為56~70dBHL。
重度聽力損失 僅能聽到耳邊的大聲喊叫,平均聽閾為71~90dBHL。
極度聽力損失 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連耳邊的大聲呼喊亦不能聽清,平均聽閾在90dBHL以上。
手抄報二:耳聾的原因
疾病
可導致耳聾的外耳疾病有耵聹栓塞、外耳道閉鎖、外耳道炎癥腫瘤導致的外耳道狹窄等?蓪е露@的內耳疾病有各種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腫瘤、鼓膜外傷、聽骨骨折或脫位、耳硬化等?蓪е露@的內耳、聽神經及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的耳并發癥,象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疹、猩紅熱、風疹等,除了可導致氧性中耳炎而使聽力減退外,還會侵犯內耳及其傳入徑路,造成感音神經性耳聾。另外,藥物或化學物質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積水、顳骨骨折、聽覺外傷、聽神經瘤、顱腦外傷,腦血管意外或痙攣也是引起感音神經性耳聾的主要因素,老年性耳聾屬于此類。
抗生素致聾
選擇性內耳毛細胞中毒學說:全身或局部用藥,藥物均可達內耳淋巴液,高濃度藥物蓄積可使內耳感覺毛細胞首先中毒受損。毛細胞先于鄰近細胞受損害的現象,與其它藥物選擇性地作用于其它活細胞的情形相似(如碘易積蓄于甲狀腺組織,青霉素可選擇性地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動物實驗表明,接受大劑量慶大霉素肌注后,起先豚鼠內耳淋巴液中的慶大霉素藥物濃度低于血清濃度,兩周后其內耳淋巴液出現明顯的藥物蓄積、排除緩慢現象。與此同時,豚鼠聽力明顯下降,毛細胞出現病理改變。此實驗證實了累積性耳中毒的發生機理。慶大霉素對腎臟也有毒性損傷,使慶大霉素從內耳液排出更加緩慢而加重中毒。
血-迷路屏障學說:鑒于人體血-腦屏障能阻止許多毒性藥物進入腦組織,因此可能存在血-迷路屏障。血-迷路屏障是保證內耳特殊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系統,它通過彌散、超濾、滲透、類脂的可溶性、特殊組織的親和力和內耳組織代謝活性來達到內耳內環境的穩定性,以阻止耳毒性藥物進入內耳。一旦耳毒性藥物損害了這一屏障的功能,使高濃度的耳毒性藥物得以蓄積于內耳淋巴液中,就會發生毛細胞的損害。動物實驗結果也支持這一學說。
抑制蛋白合成學說:一些學者對貓進行了電鏡研究,發現中毒細胞的受損結構是能合成蛋白質的細胞核和核糖體,認為耳中毒生化機制可能是蛋白質合成障礙,毛細胞內出現錯碼的蛋白分子,逐漸取代了正碼的蛋白分子,因而使毛細胞發生損害,這也叫作蛋白質錯構學說。
干擾細胞代謝學說:有研究發現,耳毒性藥物可干擾內耳細胞的正常代謝,使其發生紊亂,主要作用于ATP酶系統的特殊抑制,進而使內耳淋巴液離子含量改變(鉀離子減少,鈉離子增多),因而損害了內耳結構,造成功能障礙。
變態反應學說:耳毒性藥物所致的聽力和前庭功能障礙,主要是機體敏感性和過敏反應所致,其次是藥物過量所致中毒反應。有學者認為,影響血-迷路屏障的難易程度,可能是個體差異的原因。耳中毒的易感性常表現有家族遺傳性。
抗生素中毒
由于抗生素類藥物劑量過大或者病人對該藥有特殊的敏感性,在用藥后出現的耳聾稱為藥物中毒性耳聾,其中以使用慶大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而導致的耳聾較為多見。據報道,中國聾啞兒童有好幾百萬,其中約近半數因抗生素藥物中毒所致。這當中,有一部分患兒是因為母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用藥不當造成的。
能引起耳聾的抗生素,稱為耳毒性抗生素,常見的有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它們能損害聽覺神經與腎臟功能。在人群中,每1000人中有1~3人對此類抗生素毒性特別敏感,他們只要應用少量抗生素即可中毒,這顯然和他們的特異性體質有關。
耳機聽音樂
喜歡用耳機聽音樂、習慣大聲聽熱門歌曲、常到舞廳跳舞、工作環境嘈雜、曾經感染過中耳炎的年輕朋友請小心:請盡早做聽力檢查,以免深陷耳聾危機而不自知。根據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的報導,經常處在噪音充斥的環境中,聽力容易受倒傷害。但是最糟糕的就是直接用耳機聽音樂,長久如此,將造成無法避免的耳聾問題。這項研究是根據法國一千多位入伍新兵體檢之後而發現的結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愛用耳機聽音樂是最容易導致聽力喪失的主因,聽力損失指數約為3;如果曾經罹患中耳炎,聽力損失指數將提升至11,也就是說耳聾的危險性將大大增高。 懷疑自己的聽力越來越差,請快到耳鼻喉科醫師處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