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學雷鋒圖書文摘
“我要堅決做到頭可斷,血可流,在敵人面前決不屈服、投降……把我可愛的青春獻給祖國最壯麗的事業。”這是1959年12月雷鋒當兵入伍時立下的誓言。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雷鋒刻苦學習毛澤東著作,學習劉少奇同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努力改造世界觀,苦練殺敵本領、業務技術,以強烈的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了減輕國家和集體的困難,他克己奉公,把自己積存的錢全部用于支援農村和災區人民。
1960年11月8日,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以后,他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工作更加積極。他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還努力為國家多作貢獻,經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做好事,以熱心助人為樂,努力實踐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為人民服務中去”的誓言。
一次雷鋒出差,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范事跡,通過報紙、電臺做了廣泛的宣傳。然而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表揚信時,他卻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于黨,歸于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于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選自《雷鋒日記》)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鐘,細雨霏霏,道路泥濘。雷鋒因工作中的意外事故導致顱腦損傷,雖經奮力搶救但終而無效。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湘江北去,英雄已逝。依依不舍之余,“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留下了永恒的印跡。
1963年1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出關于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了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光輝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繼往開來學雷鋒
50年來,總有一些普通人,他們就是一滴水,一線陽光,一顆糧食,卻把幫助他人當做天經地義的事,只要他人有困難,就盡自己所能去幫助。
他們的名字如同一串串閃光的珍珠……
如果你是一個打工族,每月有2000多元月薪你會怎么花?給自己買件漂亮衣服,還是去旅游度假?或是約上朋友聚餐,或是存進銀行?
然而,一個靠給人洗腳、按摩每月獲得2000多元報酬的打工妹,卻給了人們這樣一個答案——資助貧困生!
她叫劉麗,一個普通的洗腳妹。她用自己的行動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偉大的信念。
有一天,劉麗無意中聽到父母在灶邊的談話,知道生活的困苦對家庭的壓力,她哭了,對爸媽說:“我不讀書了,我要出去賺錢,要供弟弟妹妹讀書!”等弟妹們長大成人了,家里的經濟狀況也有了好轉。劉麗心里產生了一個想法:“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重返校園!
“我不想別的窮孩子像我一樣留下遺憾。只要我看到,我能幫,我就幫!眲Ⅺ愓f,“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這就是我的快樂。”
雷鋒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個平凡的打工妹,奉獻的不僅是愛心,還有對下一代命運改變的深情期盼。
他是平凡崗位上的一顆螺絲釘,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提前兩小時上班,步行穿梭在全長40多公里的礦山作業面,每天至少走10公里,就這樣堅持了十幾年。
他的家里上有年邁父母,下有上學女兒。到現在,他每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生活并不富裕,但他16年間捐款已有12萬元,以自己的真情滋潤著失學兒童和受災群眾的心。
20年來,他55次無償獻血,挽救了數十人的生命,踐行著人間的關愛。
……
他,就是“當代雷鋒”郭明義。放飛愛的翅膀,帶給別人幸福。一個遼寧鞍鋼集團普普通通的工人,為了幫助別人,全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
這些年,郭明義把家里能捐的都捐了。他經常跟妻子說,又發現了一個特困家庭,再捐一次吧,也許是最后一次了。妻子總是笑著說:“你別糊弄我啦,也別說什么最后一次,反正家里就這么一點積蓄,捐完了也就清靜了!
手抄報二:學雷鋒的故事
雷鋒的故事1: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出差去安東,去參加沈陽部隊工程兵軍事體育訓練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干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隨身帶的報紙,給不認識字的旅客念報,宣傳黨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陽。
到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他發現檢票口吵吵嚷嚷圍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中年婦女沒有車票,硬要上車。
人越圍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鋒上前拉過那位大嫂說:
“你沒有票,怎么硬要上車呢?”
那大嫂急得滿頭汗地解釋說:“同志,我不是沒車票,我是從山東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聽她說的是真情實話,就說:“別著急,跟我來!
他領著大嫂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補了一張車票,塞到她手里說:“快上車吧,車快開了。”那大嫂說:“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個單位的,我好給你把錢寄去。”雷鋒笑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本娃D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車廂還感動得眼淚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
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順。”
老人高興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夸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面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著說:
“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饑。”
“孩子,孩子”這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這些事后來被戰友們知道了。有人評論說:
“嘿,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卻并沒當一回事。
雷鋒的故事2:軍民是一家
雷鋒關心群眾是一貫的。有一天,他正在部隊駐地附近擦洗汽車。突然陰云聚擾,下起了雨。他連忙拉開帆布蓋車,一抬頭,發現公路上有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懷里抱著個小的,手里拉著個大的,肩上還背著個包袱,“叭嘰叭嘰”膛著泥水,在大雨中吃力地走著。
雷鋒跳下車來,迎上前去一打聽,原來她姓紀,從哈爾濱來,要到樟子溝去。她發愁地說:“兄弟呀,叫雨澆得,我都迷糊了,往哪走是正路呢?”
雷鋒聽了,看看她背這么大的包,還帶兩個孩子,天又快黑了,下著這么大的雨,怎么走呀!就說:“大嫂,你在這里等等……!彼B忙跑回宿舍,拿來了自己的雨衣給紀大嫂披上,接過孩子來替她抱著,冒著風雨送她們回家。
一路上,那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鋒又脫下了自己的衣服給孩子穿上,一直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把她們送到家。紀大嫂感激地說:“兄弟,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雷鋒說:“軍民是一家,何必說這個……”
風還在刮,雨還在下,天也黑了。紀大嫂和家里人再三勸他宿下,等明天天晴了再走。雷鋒想:刮風下雨算什么?一定得趕回部隊,明天還要照常出車呢!就辭別了他們,又渾身濕淋淋地冒著風雨連夜跑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