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留守兒童的產生背景
總括:留守兒童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集合名詞。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蕩。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生活雖苦,但他們苦中作樂,堅強與勇敢讓他們永遠保持著微笑,這些孩子也是留守兒童,但常常被我們忽視;
第二類就是心理自我疏導不夠的孩子,正像我們了解的那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本質上他們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爛漫的,只不過沒有遇到真正懂他們的人罷了。
在社會中,我們更多了解的是第二類留守兒童,他們的悲苦通常會引起全社會的同情。其實,第一類留守兒童我們更不能忽視,他們的堅強與樂觀,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謂授人以魚更以漁,正能量的傳遞需要這些。留守兒童不是都有心理問題的,社會不應再給他們過于沉重的標簽。因此,在對于留守兒童的表述方面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所以,下面僅就部分留守兒童,也就是第二類留守兒童,作詳細的分析報告。
普通留守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城市兒童亦可稱為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相對來說容易走向發展的兩個極端,有的孩子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也有的孩子變得異常堅強和勇敢,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即是如此。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100萬人(相當于英國人口的總和)。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因積分入學政策,戶籍制度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性格內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
洋留守
在福州閩江入?谝粠В羞@樣一群留守兒童他們跟著爺爺奶奶等親人生活在村里,但他們是外國公民,具有外國國籍。這些孩子被稱為“洋留守”。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數在美國打工,多數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時間問題,將孩子送回國內。統計資料顯示,福州有近萬名這樣的“洋娃娃”。
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的恩平市是全國著名的僑鄉,總人口48萬多人,另有港澳臺同胞12萬人,分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42萬人。根據該市外事僑務局提供的資料,和馮小強背景相同的孩子大約還有3000人——更準確的數字無法統計,因為“每天都有孩子被送回來,也有孩子被送出去”。守著爺爺奶奶、越洋電話、隔空寄來的洋玩具,他們被稱為“洋留守兒童”或者留守“洋娃娃”。
手抄報二:留守兒童解決對策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
生,并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系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系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盡量住在學校。
(二)、建立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保護網絡。比如建立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絡,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絡,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絡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三)、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并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四)、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5]
(五)、 央視網消息:27日上午,李克強乘車深入位于秦巴山區的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小河鎮金坡村看望貧困戶和農村留守兒童,并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的父親楊秀峰通電話。[1] [8]
關愛最重要
留守兒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2008年,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學者關穎發表論文稱,根據2008年調查的全國流動人口的規模以及幾個典型城市流浪兒童與流動人口的比例規律,民政 部社會福利司有關官員推算,全國流浪兒童約100萬。留守兒童成新來源,專家稱完善求助制度刻不容緩。
留守兒童,一個令無數人關注的字眼再次牽動人們的神經。初冬時節,網友紛紛發起關愛和幫助流浪兒童的倡議與行動,“中國網事”記者也走進青海省大通縣,去看一看大山里的孩子,希望此時書聲朗朗、笑容燦爛……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唐平說,留守兒童的問題,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擔當責任、勇于作為,就是為了孩子們的留守童年多一些溫暖,不再荒蕪。
貴州畢節的5名男孩,用弱小的生命再一次讓“留守兒童”這個帶著酸楚的名稱,狠狠地觸碰了我們的內心。事發后,畢節市要求立即對全市范圍內留守兒童進行逐一排查,設立留守兒童專項救助基金,為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專項救助、物質保障雖說是亡羊補牢,但畢竟也能體現對生命的敬畏。然而,對于這些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的孩子,他們缺乏的,恐怕不單是物質的保障。
國家政策
2016年2月20日報道:近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從家庭監護、政府責任、教育任務、群團組織、財政投入五個維度著手,建立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兑庖姟凡粌H強化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保障措施,更提出了從源頭上逐步減少兒童留守現象的長遠目標,是“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