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書香的基本介紹
讀書風氣;(世代)讀書的習尚。
1、宋·林景熙《述懷次柴主簿》詩:“書香劍氣俱寥落,虛老乾坤父母身!
2、《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錢生 家世書香,產微業薄,不幸父母早喪,愈加零替!
3、清·袁一相《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肇生國泰(袁永康)祖,而賢豪輩出,燕山桂發。自茲振振森森,書香不絕!
4、《紅樓夢》第二回:“雖系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
5、《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早養出一個兒子來叫他讀書,接進士的書香!
6、阿英《浙東訪小說記》:“這些人都是‘世家’,都是‘書香后代’!
其他相關
“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是什么意思?許多人不太清楚。其實原來是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置一種蕓香草,這種草有一種清香之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之后清香襲人,故而稱之為“書香”。蕓香草亦稱蕓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產于我國西部,有特異的香氣,可以入藥,嚼之有辛辣和麻涼感覺。因為古人常在書籍中放這種草避蠹驅蟲,所以除“蕓人”指農人,“蕓蕓”指眾多外,與“蕓”字有關的詞多與書籍有關。如“蕓編”指書籍,“蕓帳”指書卷,“蕓閣”指藏書之閣,“蕓署”為藏書之室,“蕓香吏”則指校書郎。
“書香”最早的由來,據說就是因為這種蕓草的植物,因其散發出的香味能殺死書蟲,愛書如命的讀書人就把蕓草夾在書中,對其飄散出的縷縷香氣稱為“書香”。著名的天一閣藏書樓,圖書號稱“無蛀書”,據說就是因每本書都夾有蕓草之故。因蕓香與書結緣,與蕓草有關的其他東西,也就成了與書卷相關的稱呼,如古代的校書郎,就有個很好聽的名稱:“蕓香吏”。詩人白居易就曾做過這個官。書室中常備有蕓草,書齋就有了“蕓窗”、“蕓署”、“蕓省”等說法。如唐朝徐堅的《初學記》中說:“蕓香辟紙魚蠹,故藏書臺亦稱蕓臺!边@些詞都蘊含著一縷書香的氣息,表達了人們書香文風、文化審美與精神高貴的尊崇。
滄桑逝水,風習遞嬗。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的普通讀書人早已不太容易見到蕓草了,即使防蠹,人們也多是使用樟腦丸、檀香片之類。書香情懷對于善于想象與懷舊的文人來說,恐怕更多的只是縹緗書卷里所蘊藏、積淀的一種不盡的歷史記憶與個人緬想罷了。氤氳陶醉之中,書香具體為何物,恐拍誰也說不清。
書中的香
古代名流官宦之家,好以“侍女焚香,聊自煎茶”為樂。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有詩云:“欲知白日飛升法,盡在焚香聽雨中。”近代名人聞一多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認為焚香可以寧神靜氣,讓思緒飛揚,是東方人特有的妙趣,聞一多經常隨身自帶黃銅小香爐。一次,同窗梁實秋與聞一多惜別,不是酒菜滿桌吃吃喝喝,而是焚檀香、靜默坐。他倆養養神、悄悄語,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3]
醫家說舊書散發出的異味,是一種有毒的東西。但文人是天生的嗜怪主義者,書香那種“難以形容的怪味”,總是讓他們甘愿沉迷,興奮不已,甚至整個生命與其相融也渾然不覺,樂此不疲。明清古籍《增廣賢文》訓蒙增廣改本就有“家熟不如國熟,花香不及書香”的記載。至于梁實秋先生說“書香是與銅臭相對立的”,這倒是大眾的同感!般~臭”一詞,出自《后漢書·崔實傳》。漢代權臣崔烈,名重一時,但他仍不滿足于現狀,而在賣官鬻爵的腐敗中以五百萬錢買得司徒一職,從而得享“三公”之尊。有一日他問兒子崔鈞:“吾居三公,于議者何如?”崔鈞如實回答:“論者嫌其銅臭!庇纱巳藗儽阋浴般~臭”一詞來譏諷俗陋無知而多財暴富之人。千年以來,書香銅臭,人們有著截然不同的褒貶好惡。
手抄報二:書香的古詩
酬庭翠陳善夫
作者:艾性夫
家在文昌古堰西,紅蕖環映碧漣漪。
飽鐘天地清脾氣,厭作江湖近體詩。
雪繭草書香不斷,玉壺冰壑夢相隨。
自憐未到參禪處,欠問彭城老祖師。
寄福清翅山舅陳夢寔
作者:敖陶孫
路岐引人不作長,野梅官柳野風光。
看山看水入詩眼,歲月不覺須眉蒼。
請從丈人開肺腸,身非石人忘故鄉。
五年江湖枕書睡,夢隨南云落翁堂。
亦知行坐歌白頭,池南隱幾浴鳧雙。
鰥孤肯復有羈旅,石塘破寺魂悲涼。
行錐不補萬事裂,存者積壓天一方。
次韻梅山弟醉吟七首其一
作者:陳著
蟁翼只為黃昏忙,鵠心自與青天長。
世人皆失我獨得,春風浩浩詩書香。
西溪
作者:董嗣杲
漁樵耕牧自成村,就屋編籬古意存。
出塢野云多曲折。過橋溪水半清渾。
一逢白壁書香社,幾見朱闌障墓門。
木香
作者:高似孫
下簾深與意商量,無酒何如此夜長。
一樹木絲仙有發,依然只作秘書香。
述懷次柴主簿
作者:林景熙
獨閉柴門木石親,詩筒剝啄不妨頻。
青燈風雨多離夢,白發江湖少故人。
謾讀楚騷招太乙,誰聽郢曲和陽春。
書香劍氣俱寥落,虛老乾坤父母身。
賡沈贊府題二陸草堂
作者:衛宗武
落木蕭蕭古寺秋,翠屏如畫雨實收。
堂基千載書香在,誰為機云記舊游。
次程少逸餞楊叔禹教授
作者:魏了翁
載酒時從執戟郎,雅知清望稱鴛行。
肯來芹泮提英裁,要取芳編閱書香。
玉倚蒹葭方借潤,珠移甓社陡寒光。
臨來莫恨車無角,疑睇云霄紫鳳翔。
忽雨(二首)
作者:張宇初
飄風急雨燕初泥,新竹成陰小閣西。
數卷殘書香篆息,園花落盡到荼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