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板報內容 >

        聊城名人手抄報資料

         

          聊城是中華文明較早的發祥地之一,悠悠數千載,出現過眾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聊城的這些名人。

          楊以增(1787~1856) 清代藏書家。字益之,號至堂,別號東樵。今東昌府區人。出身詩書世家。道光二年(1822)中進士。初在貴州任知縣、知府。后調廣西、湖北、河南等省諸道供職。后升任兩淮鹽運使、甘肅按察使、陜西布政使。在陜西時,與陜西巡撫林則徐友誼甚篤。道光二十九年(1848)升為江南河道總督。咸豐五年(1855)卒于任。葬于聊城城西田家莊。楊以增一生熱愛藏書。早在讀書時即秉承父業立志藏書。道光五年(1825),開始收藏宋、元珍本秘籍。步入仕途后,多次易地任職,廣交文士,接觸和收集許多珍本古籍,道光二十年(1840)創建藏書樓——海源閣。曾輯印《海源閣叢書》。至清末,海源閣藏書達3236種、208300余卷,成為中國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海源閣所藏圖書,在軍閥兵亂和日軍侵略中大部散失,少部輾轉北京圖書館、山東圖書館保存。

          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字子明。今莘縣人。王旦自幼好學,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淳化二年(991),任右正言、知制誥,并被封為禮部郎中、兵部郎中。至道三年(997),真宗即位,4年之中連續晉升,初為中書舍人,后為參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加封為尚書左丞。次年,升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王旦為相10余年,知人善任,任人唯賢,朝中大部分官員都是他推薦提拔的,但從未推薦自己的親屬做官。天禧元年(1017)9月,王旦病逝,冊封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謚“文正”。仁宗即位后,為其立碑,并親筆御書“全德元老之碑”。其后,歐陽修奉旨為其撰寫碑文,蘇軾為王氏宗祠撰寫了《三槐堂銘》。王旦有文集20卷傳世。

          成無已(1063~1156) 宋代醫學家。今茌平縣人。世代行醫,無己尤精。著有《注解傷寒論》10卷、《傷寒明理論》3卷、《傷寒明理藥方論》1卷,是中國最早注釋《傷寒論》的醫學家。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從理論上闡述了各種癥候的病機、病變及處方用藥,闡明了辯證論治的精神實質,揭示了《傷寒論》的隱奧,使其增強了理論色彩。《傷寒明理論》共50論,每論一證,均包括釋義、病因、病理、分型、鑒別及不同治法等!秱骼硭幏秸摗穭t選常用20方,每方包括方義、方制、藥理、加減及注意事項等。成無己對張仲景的辯證與方義有所闡發,形成了系統的中醫理論體系。他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歷史地位。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