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渠道、主課堂、主陣地。以法制教育為重點,以平安教育為主線,利用活動增強學生的民主法制觀念是全面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大的教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感悟人生,從而逐漸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社會化過程。我校在“樂學 尚美 求真 拓新”校訓的指引下積極探索了新時期的學校法制安全教育,讓學生在參與中主動發展,在活動中創設育人環境,實現了法制安全教育的創新。
活動初期,我校提出了“我自護、我平安”的口號,分籌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由“成都市錦江區少年兒童平安行動啟動儀式”、“搜尋預防校園侵害自護金點子”、“平安校園征文活動”、“平安校園知識競賽”、“平安校園訓練營”、“平安校園論壇”、“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總結表彰”等七大系列活動組成。和轄區交警“共建警民平安學校”,使法制安全教育進入課堂;以“校園小衛士”和“校園110”為載體,不斷實施宣傳、訓練和實踐,逐步增強少年兒童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全社會預防少年兒童意外傷害的責任意識,繼續營造全社會維護少年兒童合法權益、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服務的良好氛圍。
一、開展爭創“平安校園”五個一的活動
1、搜尋一個自護金點子,號召每個少年兒童尋找一個自護自救的金點子,倡導“平安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安全文化建設活動。
2、參加一次“平安校園”征文活動。開展“我心中的平安校園”的征文活動。通過開展“火眼金睛”搜索、“安全曝光”等活動,用文字的方式記錄校園內及周邊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合理化建議,暢想心中對理想的“平安校園”的憧憬,規劃“平安校園”的藍圖。
3、參加一次“平安校園”知識競賽。開展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評選“平安小使者”讓少年兒童通過知識競賽,學習更多的自我保護知識。
4、參加一次“平安校園”訓練營。利用校外社區實踐體驗基地,聘請少年兒童安全教育專家、公安干警等為學生進行認真的講解、嚴格的訓練,教會學生相關自護自救的實際操作本領。如隊列訓練中要求隊員站姿挺拔、行進整齊,精神面貌好;手勢操訓練中教給隊員們交通指揮手勢,如轉彎、停止、直行等動作,要求反應靈活,動作準確。選拔出優秀的學員在每日清晨、中午和下午上學、放學時,手持安全警示語橫幅,用標準的軍姿,迎送同學,用微笑和行動時時提醒著全校師生及過往車輛、路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讓少年兒童親身參與在體驗中提高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
5、舉辦一次“平安校園”論壇。校內開展“平安校園”的論壇活動,引導少年兒童圍繞熱點安全事件、話題展開討論,讓少年兒童自由參與討論,提高認識能力,提高全面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