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催婚的陣勢很大,好像不給他們個交代就過不去了,欣怡盤點了內心,發現自己也不是絕對的獨身主義者,索性開始按父母的安排相親。
在多場相親后,算是鎖定了一個目標。這個男人叫浩,有趣的是,浩其實是欣怡的小學同學,在四年級時轉學,所以他們的相親等于一場同學會。
這時出了個問題,浩大學畢業后留在了北京,而欣怡在家鄉也有穩定的工作,如果結婚,一方必須舍棄現有的生活,到對方的城市去。
一切準備就緒,可在這時上帝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欣怡的父親得了癌癥,一下子臥倒在床。在沒開刀之前,醫生的結論并不樂觀,如果是惡性腫瘤,老人最多還能活兩年。
像欣怡這樣的獨生子女,這時離開父親是不可能的。于是她決定先留在家里照顧父親,兩年后再隨浩去北京。如果父親沒事,不出一年,她和浩也就團聚了。
這個想法該怎樣告訴男友?欣怡很犯難。畢竟是一件需要對方理解的事情,直接說出來會不會顯得很冒犯?
想來想去,欣怡選擇發短信告訴浩。這封短信寫得很長,刪改了多次,直到她認為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不越俎代庖。
第三天晚上,在QQ上見到浩,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浩沒提起那件事,就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樣!拘腔鹱魑木W 】
為了求證浩的想法,欣怡去了趟北京,出了機場就打車直奔浩的公司。浩的公司在一座寫字樓的23層,公司內部的玻璃墻上懸掛著百葉窗,那里透出的小小縫隙,可以觀察到浩的一切。
欣怡看見辦公室里的浩,靈機一動。她決定先不去找浩,拿出手機,把日前的短信又發了一遍,并注明想聽浩的答復。
然后,欣怡伸長了脖子,沉默地注視著浩。她看見,埋在電腦里的浩,聽到手機的震動把頭下意識地偏向了手機,掃了一眼短信,微微地發了會兒呆,手指停在手機上有幾秒鐘的遲疑,然后就放棄了。最后他把手機干脆扔進了抽屜,重新回到電腦旁。
欣怡就有了一段在她的生命中最難熬的旅程。坐在人流繁雜充斥著方便面味道的硬座車廂里,餓得眼冒金星,每一種食物的氣味都提示著她胃的虛空。
到站后,欣怡下了火車,來到自家樓下的面館前。當那種親切的燃面味道從面館里傳來,欣怡突然就釋懷了。
而我想到這個故事,眼前就閃出這樣一幕:一個剛剛失戀、失魂落魄的女孩,空著肚子趕了20個小時的火車,這20個小時,也許不夠埋葬她的委屈和失望,直到強烈的饑餓感充當現實的使者橫在受傷的心面前,她頓悟了,“也許我也不是很愛他,否則為什么一碗面,就能令我快樂起來?”誰在悄悄等你回信